从最早的 Airbnb、Uber,到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已经融入福州市民的生活。现在,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共享洗衣机都出现在福州市场上,共享概念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那么,一个个“共享+”项目的推出,究竟是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是“伪共享”“博眼球”呢?昨日,记者调查了几个在福州出现的新型共享项目,发现其发展状况可谓“冰火两重天”。(6月2日 《福州晚报》)
共享经济在福州发展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类是共享充电宝的项目不被看好,另一类是共享洗衣机的项目得到了大笔风投的青睐。对此,不少人认为“花式共享”最需要的是立规矩,有了规矩,共享经济才能得健康发展。然而,与规矩相比,笔者以为,更应当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充分竞争,优胜劣汰。
共享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还出于市场培育的初期。哪些项目能够共享,哪些项目不能够共享,还处在市场的选择之中。换句话说,目前共享项目的选择具有的很大盲目性和主观性,某种意义上具有很强的试验色彩,比如共享雨伞,看似可以共享,听起来也十分美妙,但在具体操作起来却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非要给一些共享项目立下规矩似乎为时尚早。
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不外乎这么一个规律,开始时人们疯狂跟进,资金大量流入,泡沫蜂起,然后充分竞争,挤出泡沫,归于平静,进入行业的稳定发展期。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行业内部规矩才会发展起来,稳定起来。如果过早地立下规矩,或许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更大程度上会对行业发展起到限制作用。比如共享充电宝该如何使用,恐怕只有在竞争中和行业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大量的丰富的实践,规矩不可能立起来。
一些共享项目的发展遭遇难题,而另一些共享项目的发展受到热捧,本身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资本的嗅觉、市场的大手会很快判断出共享项目的发展前途,比如共享洗衣机、共享房屋等等。市场在作出选择的同时,也在推动着行业实现自身健康发展,哪些做法不合适宜,哪些做法不合法律法规,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砺,最终实现优胜劣汰。
人为的为一些共享项目立下规矩,愿望与初衷美好,然而,具体到实践中,未必就会产生良好效果。法无禁止即自由,在现有的政策范围内,与其热衷于立规矩,不如放开手去,让市场做出自己的选择,毕竟规矩不是破解“花式共享”难题的万能良药。
长江网网评员:杜建锋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