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被女性家长带大、学校教师几乎都是“娘子军”……由于普遍成长于女性行为范本为主导的环境下,在基础教育中,部分男孩展现出内向、柔弱、胆怯等性格特点,甚至出现男生过早被边缘化的现象。记者走访后分析原因:男教师少。(5月30日新华网)
六一来临之际,新华社关注基础教育生态问题,抓住了“男孩成长女性化”的要害,这显然是好选题。但也要看到,所谓的男孩成长女性化,不等于就是“内向、柔弱、胆怯”,这些是带有性别歧视的偏见话语。但这些年来,男性女性化确实是不可逆趋势,更客观中立的说法是,男性阴柔化,少了过去农耕体力时代的阳刚之气。
但“男孩成长女性化”不该由学校背锅,学校也背不了这个锅。男性化、阳刚气是人类与自然博弈中男性的生存手段,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凭借工具技术的帮助,人类对体力的需求减弱。就有历史学家指出,中国自秦汉至盛唐,社会阳刚气到达顶峰;宋朝以降,社会越发阴柔;而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男人不再以蓄须为美。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发展繁荣,男性阴柔化、中性美逐渐抬头,小鲜肉影视受到市场追捧就是明证。李易峰、杨洋、鹿晗等长相俊美的演员在中小学生中人气最高,不少公认的美女都承认,鹿晗就极具“阴柔美”。
现今中国社会崇尚阴柔美,这是“男性成长阴柔化”的外部环境。在这一方面,西方社会似有不同。笔者一位美国朋友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男明星随着年龄增长,不愿意饰演和自身年龄相称的角色,而要刻意装嫩,还要扮演年轻角色?而好莱坞男明星年龄越大,恰恰越受观众欢迎,票房也越高。这从反面说明了,中国社会的“以阴柔为美”审美和价值趋向。
而中国城镇化推进、传统家庭结构变体,也在导致“男孩女性化”。生在农村家庭,还得时不时参加农活,男孩会练就阳光之气。而随着城镇化率越来越高、技术工具进步,体力劳动不再关系生存。如今不少家庭呈现“四二一”趋势,孩子被置于金字塔尖,所有关爱都集中在他们身上。而有些家庭甚至积攒了好几代的财富,男孩不再被期望具有高责任心、坚忍吃苦等性格,再加上不少殷实家庭出现了全职太太,而父亲忙于事业很少陪伴孩子,男孩在家庭少了性别养成环境。
当我们言“男孩成长女性化”必 “男性教师少”时,却忽视了学校存在的外部环境。很多人说,中小学教师待遇差,做男教师不是男性的首选。其实我国目前中小学待遇正在向公务员靠齐,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男性做教师是不错的选择。问题是,现在的女性实在太优秀,她们尤其擅长考试,报考教师入职考试的男大学生不少,可在一视同仁选拔条件下,他们往往吃亏,想当中小学教师但被考试挡在门外。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中小学学校校长,他们抱怨,想要男教师但男教师考不进来,往往笔试就被挡在门外。中小学校男教师缺乏,不是学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社会选拔机制出了问题。如果“男孩成长女性化”之弊端,确实引起有关方面充分重视和忧患,为男教师入职开设绿色通道、优化男教师成长发展路径,优秀的男生自然会涌进基础教育。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当我们抱怨中小学校出产“娘炮男生”,当我们发现中小学男教师太少时,我们要知道,更多的问题是出在社会和家庭里。学校能做的很少,不该由他们为“男孩成长女性化”背锅。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