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篇题为《修水上杭: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的辛酸泪》的文章,让主人公伍继红因为人大毕业、遭遇变故、家庭赤贫等关键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她当年所在的学院以及人大校友会,安排专人前去家中探望,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7-05-28红星新闻)
加在新闻主人公伍继红身上的“标签”让我们不禁嗟叹一声“命运多舛、造化弄人”,曾经的名校毕业生沦落如此地步,实在是出乎意料,不过却真实的存在。对于伍继红的境遇,应该有“一把辛酸泪”,不过却不能让吃瓜群众的眼泪在飞。
应该说伍继红有一个比大多数人要好的起点——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只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家人变故,人生的境遇便急转直下。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不过,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很难达到和实现的。生活总有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妨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就是目标,有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这样就可以把烦恼驱散,把不如意变得称心。境遇困难时,宽慰一下自己时不妨喝一碗“鸡汤”:“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我们通过新闻中吐露的信息,伍继红公务员没有录取后,开始打工,2000年,在广东顺德,伍继红巧遇初中同学,之后,两人相恋并结婚生子。伍继红说,从那时起,她就再也没从事任何工作。她的这种无业状态至今已持续17年。这种状况在我们看来简直无法理解,公务员应聘未果,难道就没有生存之道了吗?咱百姓还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况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名牌院校的毕业生,只怕是“高不成,低不就”,索性把头埋在沙土里。
她也渴望得到关注,在得知自己的师生来看望时,也是紧张的,在“娘家人”带来的物质保障、鼓励、承诺下,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伍继红答应道,“我要买一台电脑,重新开始。”这是一份迟到的、多么痛的领悟。
同情是全人类生存最主要的,也许是唯一的法则,绝不会因为有“人民大学毕业生”这个标签而增加或减少。伍继红在师友的帮助下,有了生活的希望,但这个希望是在别人的馈赠下才被激发,这不具有普世的意义。茨威格在《同情的罪》中说:“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的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解开“伍继红”问题的钥匙在她自己的手上,她自己攥在手心很多年,能不能打开这把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在同情的同时,我们还有一声叹息!
长江网网评员:朱权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