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职业水平。2014年以来,针对原有职业资格设置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过多过滥等问题,国务院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占总数的70%以上,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就业。(5月26日 中国青年网)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职业资格证,甚至做保姆、看大门面也要有个证。有关部门曾经作过统计,我国各种职业资格证最多时达1800多项。这些“职业资格证”已成为许多人创业、就业路上的“绊脚石”。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拿到证的人,很难找到工作。而有的证也没有什么价值,为了办证钱交了不少,证也办了一大堆,但还是很难找到工作。
职业资格考试本来是为了规范就业,提高从业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一些部门和行业,以此为自己的小集团牟取不当利益。逢岗必证,逢证必考,不管办理这种资格证书有没有价值,都想办法出台考证制度,从而坐收渔利。用人单位要证书,劳动部门搞培训,双方利益分成,成了一些地方的潜规则。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就有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十多类数十种认证,考试培训费用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
在经济利益面前,职业资格证考试已极不严肃。只要交钱了事,参加了培训,就可以通过考试,至于有没有实际水平就不管了。一些机构为收取更多的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随意降低报考条件。还有一些机构所设置的认证考试与现实应用脱节。许多认证培训机构用各种方法提高考生的“通过率”,甚至打出“包拿证”的广告,出现种种“走过场”的认证考试,其实质是花钱买证。
重复设定职业资格、重复考核认定等问题带来许多矛盾。在我国,各部门重复设定职业资格制度的问题十分普遍,给从业人员造成额外的负担。有些部门混淆就业限制类职业和普通职业的界限,把一些不必要实行就业限制的职业作为就业限制类职业进行管理,一概要求持证上岗,从而削弱了职业资格管理的严肃性。我国的有些职业资格考核,还存在重公共科目考核、轻专业知识和能力考核的倾向,这种做法使职业资格在业内认可度不高。换句话说,尽管很多“考证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了证书仍然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
因此,国务院列出职业资格目录,取消70%以上的职业资格认证,为民众搬掉了创业就业路上的“绊脚石”,是促进创业、就业的一件好事。国家在取消一些没有太大价值的职业资格认证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高危行业、技术性强的行业的资格认证。可以说,国务院列出职业资格目录,使职业资格认证不再由某个部门、协会、机构随意认定,而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确认和管理,不再出现“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
长江网网评员:胡建兵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