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展现的文化丰富多彩,不但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等传统民俗,还有流传更广的先哲精神;端午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就一直备受推崇。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以历史人物为主题命名的节日其实很少,而端午节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端午节的很多传说都与屈原有关,或者说端午节大都是因纪念屈原而形成的。赛龙舟和包粽子都与屈原的伟岸有关,寄托着人们对一个忠贞不渝之人的敬仰和缅怀。正是有了屈原的“诗与远方”,即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才铸就了端午不朽之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一个最被认可的传说就是忧国忧民、投江而亡的爱国者屈原。龙舟与粽子也是我们用来表达对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之爱国主义情操的朴素缅怀。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继承屈原等先贤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常态内容。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忠贞不渝、舍生取义。他们身上折射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操,无不激励着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不断向前。其实,每一次过端午节,都是一次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再一次强化。爱国主义永远不会过时,屈原在国家利益面前的决绝就是中国人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忠义仁爱、高洁做派、宁死不屈、身殉理想的高贵精神之化身。
屈原的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求索不懈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中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以高贵的人格谱写了一曲曲伟大的诗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他忧国忧民的例证。屈原的忠厚、仁义、坚贞,以及不受恶浊世风的沾染,不同流合污,宁死不污,为理想而死,为正义而死的气节,即是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完美诠释。他对铸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当然是端午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屈原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千百年来不知打动了多少国人的心。传承屈原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就是在擦亮端午节的爱国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勇敢、忠贞、诚实、守信、勤勉等的生动写照,我们必须将其发扬光大。屈原在艰难的困境中,依然身处乱世不忘祖国之忧,力图振兴国家,造福于民。他的抱负和气节,激励着无数后人发愤图强。他的“仁至义尽”和“廉洁守身”的宝贵品质,就是中华民族一直延续至今的精神价值,这种价值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强大动力。
试想,如果人人都能参与和感悟屈原精神的伟大,透过他的精神看到屈原的伟岸,就有助于将屈原精神和端午文化演变成每一个个体生命的重要节点,从而凝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力和动力。是的,屈原的精神不朽,他的伟岸品质、无限忠诚等,证明他是一位伟大而又不朽的往圣先贤。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既是端午文化最为宝贵的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其实,端午节的背后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厚重文化。只有从这些文化传统中,我们才能更多地发掘出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使我们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态度去传承和创新,为中国梦的理想凝心聚力。如果说文化是端午的核心,那么伟岸的屈原精神即是端午之灵魂。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对信念的热忱追求、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及崇高的品格,令人敬仰,历经数千年沧桑,早已成为国人的文化底色和集体认同。端午节怎么过,无需千篇一律,但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一直传承下去,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只因为屈原的“诗与远方”这一爱国主义情怀,铸就了端午不朽之魂。
长江网网评员:刘天放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