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一男子因携带折叠刀在北京大学旁听,遭到学生“被威胁”投诉后,被北大保卫部列入校园黑名单,限制入校。
近日,一篇《龙江豪再回北大!并起诉受害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北京大学“旁听生”龙江豪日前以诽谤罪为名,将北大一名学生告上法庭。
令人不解的是,在龙江豪与北大达成民事调解后时隔半年,他为什么又要起诉该学生,相关报道中并没有信息可供参考。但我们能够看到北大貌似比龙江豪更为激动,从其校长法律顾问办公室的声明可见端倪:从“我办及学校相关方面、专家学者,将全力以赴,为被龙某某起诉的同学提供尽可能的法律援助和相应支持”到“坚决依法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的表态,都显然把龙江豪定性为北大的威胁者。
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惊弓之鸟,如果一把小刀足以让北大安全感全无,如临大敌,那岂不是说明北大原先的安保和北大学子自身的防范能力脆弱不堪?
去年11月7日的《法制晚报》这样描述了“掏刀”事件,“一名北大女生在未名BBS上发帖称,当天下午在理教303上《宏观经济与健康》课时,坐在前面的旁听人员龙某频繁回头看她,后龙某来到她身旁坐下,小声提醒上课不要说话。随后拿出一把小刀并摆弄、磨指甲等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该男子真的存在“威胁”情况,那一定还会有其他威胁举动发生,可是并没有。他跟该女学生无冤无仇,而且他在北大旁听五年之久,他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威胁”这个女学生?
反而我们从报道中能够看到的是女学生课堂上频频说话,因而打扰到了他听课,他可能不堪其扰,举动有违常理。当下的大学,能够用心去听课的学生真的不太多,而作为旁听生的龙先生或许不能理解的是,有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老师,这些学生为什么不珍惜这种机会。我想学校应该正视这种“愤怒”。
我们理解北大对于校园安全的重视,但请不要因“护犊”心切而毁了一个上进的“旁听生”,或者因此而关闭“旁听生”的大门。
当年的北大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著称,我想这种包容里应该有救赎的力量,不冤枉一个好学生,同样也能救赎一个坏学生。更何况在这起事件中到底谁对谁错恐怕还需要法律事实说话,而北大此次如此着急的将一个“旁听生”的行为轻易定性,有失身份。
说实话,在大学教育愈发功利化的今天,能有这么一群不为文凭、不为名利、甘守寂寞、“潜伏”于大学课堂求学的“边缘人”,该是大学之幸,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区别对待。当然,不排除部分旁听生的功利目的,但其中更有许多“安贫乐道”之人,与那些在校园里混日子、混文凭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显得尤为精神可贵。
不管怎样,在事实尚未澄清之前,北大对于一个五年的旁听生不该有这样决绝的态度。如果调查认证,龙先生确有威胁举动,再处理也不迟。但我认为,面对一个求知若渴的人,可能发生的错误举动,拯救比惩罚更有用。
文末,一起聆听一下李大钊对北大办学方针的评价:胜地自来无定主,大抵山属爱山人。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