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晚上不洗脚,怎骂都没用。今年3月初,韩女士无意间发现了成都人徐炎(化名)发起的“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30天线上打卡活动,就报了名。徐炎在微信群里开展的这一活动,共有150余位家长参与,他每周一、三、五中午在微信群里为家长上课,每天都会在群里提醒家长们打卡,希望他们能做到一天里不对孩子发火,不过至今还没一位家长成功打卡满30天。(5月17日《成都晚报》)
经常听到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吼叫,严重的痛打孩子,甚至还失手打伤了孩子。其实,许多家长都明白向孩子发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家长还是很难戒掉向孩子怒吼的坏毛病。许多家长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向孩子发火,但发过火之后又觉得后悔和自责,很多父母都曾有过这样的苦恼。按理,随着近些年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已经享受着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我们社会也越来越文明进步,但家长为何还动不动对孩子怒吼,动不动发火呢?
家长戒不了吼,关键是现代社会“压力山大”,许多年轻的家长既要在外辛勤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又要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再加上爱子女心切,对子女有很高的期待。因此,一旦孩子不按照家长的意思行事,家长就变得焦虑起来,不由自主地对着孩子怒吼。
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责骂、辱骂孩子,还有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更有甚者会动手打,认为打了就长记性了,如果下次再犯,就是没打到位。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逆反心理,并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性格的养成。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再完美的父母也会生气,只不过有的父母是在要发脾气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及时停止;有的是在发完脾气后才觉得后悔。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犯上了焦虑症,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感到恐惧和沮丧。大部分家长都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因而,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向孩子发脾气,完全忘记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提供安全的家庭港湾和基本的护理。150位家长在短短30天的“戒吼”活动中,都没能撑得下来,说明他们的焦虑症已经十分严重,这需要全社会都来想办法化解。一方面各级工青妇等组织,要经常对一些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减轻他们的焦虑感,引导家长和孩子多沟通;另一方面要对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使孩子不但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更要懂得如何尊重父母,善于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只有多方发力,才能使家长变得更理性,不再动不动就对着孩子乱吼,形成良好和睦的亲子关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