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泽:学生“小腐败”并不只是过家家
2017-05-12 15:38: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竞选班干部前,给“选民”送零食拉票;有了“记名字”的权利,就公报私仇、欺上瞒下;逢年过节,先“打点”好班长和重要班干部……调查发现,这样存在于小学生中的“小腐败”,并不鲜见。(5月11日《人民日报》)

现实中学生的“小腐败”不禁让人联想到刚刚结束播映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的小皮球花了十五块钱“买”了一个替补足球队员,再通过给别人抄作业“赚取”五块钱。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中的“腐败”在如今的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映照。学生的“小腐败”现象并不是简单的过家家,它所折射的问题,需要个人、家庭与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本应是远离社会的一块“净土”,老师本应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但现如今,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所谓“名校”进入门槛极高,“拉关系”“递条子”“赞助费”等成了某些学校录取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让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却步。而在教师群体中间,有些老师更是违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比如,每逢节假日就以各种名义,收受家长好处,以此为孩子提供“特殊照顾”;某些内容不放在课堂讲,以开设补习班的名义进行补充辅导从而达到额外收费的目的;与出版商合作向学生推销辅导教材收取“回扣”。学校与老师的这些“言传身教”的腐败行为,直接成了滋生“小腐败”的土壤。

另一方面,学生的腐败行为与家庭环境不无关系。家庭教育是人受教育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父母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有的父母并不以为然,对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毫不注意,直接助长了学生腐败的风气。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大谈“关系学”“厚黑学”“职场权术”,有的家长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利益交换”与“利益输送”,还有的家长为孩子长期灌输官本位思想、金钱至上论,直接导致孩子热衷于在班级里谋求“一官半职”。

幼童时期是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义无反顾的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问题,积极面对社会。孩子的世界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孩子出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大人自身没做到位。避免起点式的学生腐败,还孩子一个干净、纯真的世界,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成人的腐败,不要让腐败之风渗透蔓延到孩子的世界里。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培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