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以更积极的眼光看手机“黑科技”
2017-05-05 08:48:00 来源: 长江网

“黑科技”原指远超现今人类科技和知识水平的猎奇技术,而如今,“黑科技”涵义日趋广泛,并日渐成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宣传的“招牌”。从虹膜识别到全面屏,从悬浮触控到眼球追踪,“黑科技”备受市场关注,但也不时遭遇尴尬:一些技术新颖有余而实用不足;有的成果只顾“搞噱头”“摊大饼”,却迟迟未能推广应用;一些设计者执迷于所谓“个性需求”,导致难以收获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人民日报 5月4日)

时下,手机“黑科技”之多,的确令人眼花缭乱。面对“黑科技”卖点良莠不齐的现状,人民日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直指其“上了天落不了地,噱头多沦为鸡肋”,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面向未来的手机市场,制造噱头也是一种尝试,毕竟评价一款手机是否“实用”,由“黑科技”制造的附加服务,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其实,所谓的“黑科技”往往不是“主打产品”,而是“附属产品”,它们存在的目的,主要还是给消费者以感官上的刺激。随着时代发展,手机已从奢侈品变成消耗品,如今的消费者对待手机也是从盲目趋于理性。在理念上亟待突破的手机市场,还没有什么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概念,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在当下的手机市场内,新品与旧品最主要的区别,主要在在手机容量、屏幕尺寸、处理器型号、摄像头像素等基础参数上面。但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这些参数仅仅是“一堆数字”,如何在实用的层面上,让这些参数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对手机厂商的宣传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为了让消费者关注自己的手机品牌,利用所谓的“黑科技”体现出“不同”就是一种必要的思路。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吸引眼球,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品牌知名度,让自己手机品牌充满了“科技感”,在技术还未普及之前,给消费者以一种“科技先驱者”的印象,给未来的手机销售铺好路。由此来看,“黑科技”仅仅是一个“亮点”而不是一个“卖点”,它们的存在只是给手机额外加分,大部分手机购买者看重的,还是手机的基本性能和品牌质量。用“鸡肋”给“黑科技”冠名,说的也是一句不够全面的“大实话”。

面向未来,大部分科技运用,都是以复合化、集成化为发展方向,单一类型的技术无法创造最大的价值,在“智能化时代”尤为明显。例如,现在流行的指纹扫描、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新技术,在今后都不仅限于身份认证功能,它们只有结合其他的新技术,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服务。但技术创新也需成本,手机厂商必须紧跟消费者需求,改变开发策略。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将还未发展全面的“黑科技”投入市场,用消费者的眼光寻找未来的开发方向,及时发觉技术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紧跟市场走向的关键。同时,新技术的预先布置,对提升消费者对这类适应度,是有利的。市场也是技术应用最好的试金石,短期的实用效益需要为长期的发展效益让步,一些“黑科技”虽然没有好评,但至少不会得到全面差评。

当然,在原有技术开发还未稳定之前,草草推出新技术,的确会造成问题,“安全、方便、便宜”始终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而如何取舍,关键看配套服务能否跟得上。因此,手机厂商在加快技术个新的同时,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安全防护上、服务创新上下足功夫。对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则要加强手机市场安全方向的管理,明确更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手机厂商对技术的应用必须满足未来数年的安全发展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消费者的引导,消除手机市场中“不理性”的一面。

当前的技术创新还未脱离基本的市场规律,对待手机“黑科技”的发展,我们还是需要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对待手机市场的走向,需要更敏捷更贴近未来的思路。

  长江网网评员:严奇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