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大学校门紧闭,如何服务社会?
2017-05-03 17: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中山大学最近在校门口贴出一个“温馨提示”,说校园是教学科研场所,要求出示证件方可进入,这个规定,被媒体简称为“限外令”。消息一经报道就引起社会热议,还有中大校友向校方就此事提出信息公开申请。(5月3日《新京报》)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中山大学一直倡导自由、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中山大学的官网上就有这样一段话: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

众所周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大学理应开放校园,向公众提供大学的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现如今,中山大学校门紧闭,如何体现中山大学的开放性?中山大学又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

南京林业大学安装门禁也曾引起市民不满。坐南京地铁3号线到新庄站下,再穿过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到花园路。这是地铁3号线开通以来,不少工作、生活在花园路附近的居民的首选路线。然而,2015年6月18日开始,居民却有点郁闷了,因为南林大校园装上了门禁,不让校外人员随意进出。

对此,校方表示,安装门禁系统,主要是为了维持校园秩序。附近居民却不买账,他们认为,现在的学校都是越来越开放,南林的做法难获认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邱建新也表示,能理解学校为什么设“门禁”,但不应该通过一味“堵”的方式解决。

高校的大门要不要对社会开放?在国门都能敞开的今天,这个问题本不应成为问题。一来,我国很多高校都是公办性质,面向社会是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即便是国外很多私立大学都没有围墙,与南林大同处南京的其它很多高校也没有限制行人进出校园。二来,高校是领风气之先的精神文明建设重镇,高校需要敞开的不仅是校门,还要在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前提下,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公共设施,这又何尝不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

事实上,国内不少高校也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早在1999年,就将伯川图书馆对外开放。201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高校面向社会开放资源。首批包括安徽大学等在内的36所高校将率先开放图书馆和体育馆。

高校限制社会人员入内或许有难言之隐。此次中大“限外”导火索是近期校园内发生几起校外人员冲击课堂的事件,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师生安全。因此,校方决定加强南校园、东校园管理,师生及办事人员凭借有效证件出入校园,以保障师生安全、正常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宜教、宜学环境。

中山大学的上述理由看起来都有道理,但高校通过关门维持校园秩序,难逃懒政嫌疑。在开放的环境中维护秩序,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门不过是最省事的办法而已。关闭校门显然失之于简单粗暴,良好的校园秩序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比如,解决冲社会人员击课堂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加强外来人员身份识别等手段加以解决。

每年的春天,都有不少武汉市民和外地游客到武汉大学观赏樱花。大批的游客也曾让武汉大学感到头疼。为了维护校园秩序,尽管武汉大学对游客采取限行、限流、禁噪、收费等管理措施,还是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尽管如此,武大没有因噎废食。今年3月,武汉大学主页专门发布《武汉大学关于加强樱花开放期间校园管理的通告》,加强管理。今年3月14日至3月29日武大樱花节期间,共18万人次涌入武汉大学赏樱。其中,武汉市居民占六成,赏樱人数达10.4万人次。

大学校门是不是对社会开放,需要高校和公众共同努力。作为校方,当然要加强管理,在科学测算人流量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并求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作为公众,尤其是高校附近的市民,也要自觉遵守校方规定,杜绝去校园遛狗、在校园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校方和市民的心态都开放了,高校的敞开大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卫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