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秦添龙:看到范雨素和背后同类的沉默者
2017-04-29 10:42: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在《我是范雨素》里,育儿嫂范雨素这样写道:“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篇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她自己几十年的心酸历程娓娓道来,带我们认识了一个大城市的育儿嫂、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文学爱好者,一个饱经命运的坎坷的女人。4 月 24 日这篇文章被刊于《正午故事》,以朴实而有力的文风迅速走红。很多网友被其质朴的语言打动,文章很快便刷屏到了10万+,范雨素,也一夜成名。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位同样来自底层的诗人余秀华,以“脑瘫女诗人”之名爆红,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人感叹她的才华。我们不难发现,在范雨素和余秀华身上,都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签:底层。

事实上,已经有人对范雨素冠以「底层作家」的称呼。范雨素对媒体说,“我不舒服,我不喜欢那种作家,以高高在上的笔法写底层……他真的比我们高贵吗?”余秀华也曾经说过“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我是范雨素》一文的爆炸式传播,成为现象级热点,正是因为范雨素是如此鲜明的一个缩影,通过她我们能看到以往未曾想象到的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面对的不易触及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在主流的大众传播话语场,底层人民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发声微乎其微,而他们的形象,更多地是由主导的传播者塑造在小品相声、在影视,、在各类社会新闻报道等形式中。回头审视,这种塑造可以说是固化的,或多或少地更是带有些许高高在上的姿态,缺乏话语权的底层人民,只能沦为任人阐释的沉默大多数,大众对于底层人民的视角基本处在刻板和垄断之下。

像范雨素以及余秀华这样,借助诗歌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察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例如在《我是范雨素》里展现出的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土地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社会问题都能令我们深思,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够变“他塑”为“自塑”,可是我们今天捧红了一个范雨素,“范雨素”这个现象能在我们的视野中又能停留多久呢?纷繁的信息滚滚而来,我们的注意力又将飘向何方?

可能我们已经意识到,在范雨素的背后,有着更多的范雨素们,他们或许是建筑工人、或许是保洁员,或许是拾荒者,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现如今是互联网发达,快餐文化碎片文化盛行的年代,在主流话语场中如果仅仅只出现一个范雨素是远远不够的,要让那些身处其中的底层人民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方面不仅需要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互联网使用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更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表达空间,唯有如此,人们才会认识更多的“范雨素”们,相关部门也才会直面底层存在的社会问题。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秦添龙(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