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婚礼“随份子”眼睛别只盯在“二维码”
2017-04-27 09:26: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春暖花开季,正是结婚时,“不管人到不到红包一定到”成为了中国式婚礼的特色,份子钱也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更尴尬的是,这种负担有时还被摆在了台面上。近日,北京一位伴娘为帮新人收份子钱,站在迎宾台身上挂着支付宝收钱码收礼金,这一举动让有些来宾觉得尴尬,新娘婆婆更是批评这是明晃晃向亲朋好友们要钱,太不像样了,要求伴娘把收钱码拿下来。(4月26日《华西都市报》)

长辈觉得婚礼现场用“二维码”收礼金“不像样”,这看似有些道理。婚礼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庄严感和喜庆感。用“二维码”支付钱款,是近年货币交易中出现的新方式。如果用“二维码”收礼金,有人认为就失去了那份喜庆、祝福的意味,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了,既显得不够庄重,也让人接受不了。

然而,“随份子”用“二维码”支付真的有“原罪”吗?“二维码”支付也有不少好处,除去那些较为“忌讳”的因素,“二维码”支付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还“绿色环保”。况且,如今很多中国人都已习惯于采用电子支付的方式。虽然结婚“份子钱”不能看成交易,但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哪怕对待“份子钱”,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只要这种方式能被普遍接受。当然,目前此方式还不能被广泛接受,那就暂时不用。

而谈起礼金,即那恼人的礼金,不少人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倾倒。“随礼”在我国已成为传统,却也在近年来有些变味儿,因随礼带来的烦恼不断增加。面对“份子钱”乱象,关注礼金畸高要比关注用“二维码”支付更重要、更实际。如今,不仅结婚要随礼,甚至在升学、生日、祝寿、开业等大事上也要“凑份子”。有人说,“份子钱”人人伤不起,有些就是“明抢”,可又是无法躲避的现实。其实,婚礼中的“请”与“被请”无非一个“礼”字;去与不去无非一个“情”字。情深还是情浅,礼节到了就可以,盖因结婚不是生意场,不是招商引资。靠结婚敛财的做法当然遭人唾弃。

上世纪中期,国人基本上都不随礼金,礼金差不多直到七、八十年代才出现。到了九十年代直至新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金一路看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很多地方的礼金涨得很厉害,随礼数百元已属稀松平常。而当前,好像几百元都拿不出手了。据统计,建国60多年来,礼金上涨了约60多倍,这让不少由于“份子钱”不堪忍受经济压力的人感到无奈。

随礼或曰“凑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人情活动。像结婚随礼,这代表着向新人祝福的美好愿望。但别忘了,我国过去的传统风俗是“有钱出钱、没钱出力”,送点东西,就可减轻婚礼操办方的经济压力,只要心意到了就好,强求并不妥当。可到了现在,要“随份子”都要送现金,而且数目越来越大,人际关系被“礼金”套牢,送的、收的心里都在暗暗叫苦。即便是收礼金者,也要盘算着将来该如何“回礼”。一些人为了随礼,不得不把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出来“凑份子”,这极不正常。而“随份子”此时就完全变了味儿,实属跑偏,成了很大负担。

可见,婚礼上的“份子钱”以何种方式支付看来并不显得很重要,更该关注是正常礼金变为不正常的“罚单”,而且,这一恶风必须刹住。前阶段媒体不断报道我国农村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红白事协会”,这就是针对农村随礼恶风而设立的。其实,城市随礼恶风也很严重,只不过大家碍于面子不好说出来罢了,媒体也少有关注。由此,婚礼“随份子”眼睛别只盯在“二维码”,更需特别关注礼金疯涨的不良风气。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