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北京一婚礼现场,伴娘居然在脖子上挂二维码收份子钱。新娘的婆婆,当众要求伴娘取下收钱码。伴娘王小姐再三说明用二维码并不是为了向宾客要钱,而且也是和新人商议过的,他们也没有觉得不妥。对此,不少年轻网友觉得毫无违和感,但一些长辈不认可这种方式,认为明显是在向来宾讨礼金。(4月25日《京华时报》)
随着二维码支付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了传统的现金支付,连街头乞讨的乞丐都开展了扫码支付的业务。那么用二维码收份子钱这样方便快捷的办法,为何遭到如此多人的反对?有一部分人认为,去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是为了祝贺新人,包一个红包随份子钱是为了沾沾新人的喜气,更是一份心意。他们希望社会上还能保留一些传统,甚至这些传统会增加一些麻烦,但是这种麻烦往往也蕴含着人情往来的温情。
然而,人们总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新鲜事物,这或许是他们反对二维码收份子钱的根本原因。结婚随礼的传统自古就有,早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参加婚礼随的礼大概是一些自己家做的粉条和自酿的酒之类的;关系更深厚的,则送价值更高一些的暖水壶、床单等物什。等到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以后,大部分随礼就变成了现金。当初也有人反对现金随礼,认为这是把人情货币化。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克斯·塔巴罗克就表示:“作为经济学家,我认为最好的礼是现金,但是不作为经济学家的我则反对这种观点。”
就像这场婚礼,伴娘在自己的脖子上挂了一个二维码牌子为的就是图一个方便,而新娘的婆婆却当众要求伴娘取下二维码,并责备伴娘“不像样”,这也是老一辈人和年轻人之间观念上的冲突。二维码收份子钱在年轻人看来毫无违和感,是因为年轻人早已经适应了通过二维码支付的生活方式,甚至养成了出门不带现金只带上手机的习惯。
从客观来说,参加婚礼的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发电子红包等方式随份子钱,免去了要特意跑到银行去取现金的麻烦。另外,婚礼上传统收取礼金的记录方式是用一本红本子,由专门的人记录前来喝喜酒的宾客及对应的礼金数量。这些礼金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记录人容易错乱和疏漏,而通过扫描二维码转账的份子钱则在支付平台上直接有转账记录,且婚礼现场人多眼杂,现金的存放问题也存在安全隐患。
人情味既然可以存在于现金红包中,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存在于转账的红包里呢?同样是份子钱难道还有冷漠与热情之分吗?或许就如当初现金取代礼品一样,二维码收份子钱也会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批判它,而是要先转变我们对它带有偏见的观念。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岑素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