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四肢残疾女子贵州街头卖唱”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山东省的牟家人在反复观看该视频后,认为这名唱歌的残疾女子就是15年前失踪的亲人牟翠翠,失踪前四肢健全。随后,该事件引起网民们的热议,有人猜测该女子系被打残四肢街头乞讨,但该女子却一直矢口否认。该事件一度发酵,最后经双方DNA比对,确定了该女子并非15年前失踪的牟翠翠。(4月15日 综合各新闻网)
4月12日,该视频播放量超过1500万,“失踪女变残街头乞讨”登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前十。媒体一下将她推到公众面前,这名贵州街头卖唱的女子,也从那个小广场跳到大家的眼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焦点。也许先天身体存在缺陷的她,本身性格就格外敏感,她更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成为别人口中的“失踪女孩”。对于她来说,生活出了大乱子,舆论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开始有很多陌生人对她投来关切的目光,甚至有很多网民怀疑她背后是否有人在掌控。
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失踪女孩的母亲,也因为这个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的报道,网民的鼓励,似乎真相已经摆在众人的面前,似乎整个事情已经尘埃落定,这一切都在告诉她,这名残疾的卖唱女子就是她的女儿。然而这样的舆论,只会让这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更加期待,知道真相后,将是更大的失望。与其说是这个事件是一场误认的乌龙事件,还不如说是媒体给这位母亲编织的一场梦。
这个事件中最兴奋的莫过于各路媒体,他们仿佛在等着一场感人涕零的母女相认大戏,又或是揭发一场更大的阴谋,扯出一个地下“强迫乞讨”的组织。却忘记了事件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有生活不被打扰的权利。记者本就应该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职业,本着为人民服务,还人民真相的义务。然而在新闻到来时,许多媒体为了夺取受众的目光,将标题设置得证据确凿,例如“女孩失踪15年后变残疾 母亲嚎啕大哭:不敢想象经历了什么”。媒体不断的渲染母亲失去女儿的悲痛,不断暗示“采生折割”的可能性。毋庸置疑,读者看到后会默默的将期待转变成了压力,他们极度渴望着卖唱的女子就是失踪女孩牟翠翠。这场闹剧中,媒体确确实实是感动了自己,但却给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的生活被打乱了”,她反复说到。
现在真相已经浮出水面,DNA比对结果也已经显示,贵州街头卖唱的女子和山东省的牟家人并无亲属关系,这一场闹剧也该落幕了。
媒体传播的内容对舆论的走向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新闻媒体作为人民群众的眼睛,应该带群众去看光明的世界,引导群众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为了点击量而哗众取宠,过分的展示社会的黑暗面,在事件尚未尘埃落定前就盖棺定论。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淑莹(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