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的“硬指标”不能“软落实”
2017-04-16 10:10:00 来源: 长江网

从教育部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获悉,今年国家专项计划将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6.3万名,比去年增加3000名,地方专项计划数原则上比2016年增加10%以上。(4月15日新华网)

陶行知曾讲“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可见,发展教育从来都是我们国家工作的重点,做好重点高校向农村贫困地区的招收工作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扶贫先要扶智,治贫先要治愚,高校向农村贫困地区扩大招收比例,让教育的阳光普照贫困地区,既扶贫又扶智,这是摆脱贫困“枷锁”的有效方法,不失为“一计良策”。

今年教育部门明确下发“硬指标”,重点高校向农村贫困地区招收6.3万人。可以看见,招收政策的倾斜力度在不断加大,此项政策让众人拍手称好。然而,在此之前,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及高校却让此政策“空转”、“软落实”,并未见到严格的“硬落实”,这延误了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时机,也延长了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限。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既有教育制度、机制及资金的“软肋”,又有一些高校不愿迈出步子向贫困地区伸出橄榄枝,也还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这无疑阻碍了招收“硬指标”的落地生根,对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有失公平,损害了教育扶贫的初衷。

由此,今年教育扶贫的“硬指标”绝不能“软落实”,教育部门之所以下达如此多的招收“硬指标”,就是让各地各高校以此为契机,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与平台,以此增长学生知识进而为摆脱贫困奠定坚实基础。要让重点高校向贫困地区的招收“硬指标”得到“硬落实”,我们既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育政策措施及资金,也要鼓励高校大胆迈出步子打消思想顾虑,还要继续深推行政改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为贫困地区的良苦用心我们必须“点赞”,从政府到高校,再从领导干部到工作人员,都要从基础做起,让教育扶贫“硬指标”得到“硬落实”、“硬着陆”,如此,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的口号才没有空喊,教育带来的益处才会更大限度的惠及贫困地区的群众与广大莘莘学子。

  长江网网评员:雷雨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