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含过量农药、摸购物小票会致癌、红籽草莓含染色剂、面条残留物是塑化剂、疫苗危害巨大……近段时间,数则“健康谣言”引爆微信朋友圈。就在今年2月,一则“塑料紫菜”谣言一度导致市场紫菜价格狂跌,影响了成千上万农户的生计。(4月12日央广网)
不得不承认,在目前常见的各种谣言类型中,和健康有关的谣言,出现的频率最高、表现得最为活跃,简直成了“谣言中的战斗机”。尤其是随着微信朋友圈的盛行,各种关于健康、养生的文章借助危言耸听的“标题党”每天都呈现出刷屏之势,但其中真正有价值、符合科学常识的少之又少,多数最后都被归为“健康谣言”之列。
很多网友转发这样一则健康谣言,可能只需要手指一动,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觑。比如今年2月份,一则“塑料紫菜”的谣言,最终导致市场紫菜价格一路狂跌,给紫菜生产企业和种植户都带来严重损失,初步估计损失金额达上亿元。而对于更多的普通网友来说,这些健康谣言则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疾病的治疗带来各种误导,导致该吃的东西不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又吃了,尤其是对于已经罹患各种疾病的人来说,则可能因为一则谣言而耽误疾病的诊治,甚至给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健康谣言的异军突起,从根本上来说和现代人更重视身体健康、生命质量等等有关,当然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的结果。但谣言终究是谣言,我们重视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结果反而因为各种谣言的存在而误入歧途,反而做了不利于健康和生命的事情,这岂不是一种南辕北辙?要想遏制健康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健康谣言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存在焦虑,对食品监管体系信心不足有很大关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必须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到维护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来对待,严把食品安全关。各地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应做到“守土有责,失土必责”,不断加码食品安全领域的执法力度,让食品质量长期稳定在健康水平,赢回公众的信任和信心。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畅通辟谣机制,加大对制造和传播健康谣言的打击惩戒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遏制健康谣言的传播。在打击和惩戒造谣传谣的过程中,需要食药监、公安、网监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对造谣生事者坚决追责、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对于健康谣言重灾区——微博、微信、自媒体等社交媒体,相关部门不仅应加大对谣言发布者的惩治力度,也要追究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