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友:我女儿在余杭一所小学读二年级。最近听女儿说,老师把学生分三种,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其中,平民组又分好几个等级,而麻将组底下的,就是学习不好的小朋友。班主任语文老师是按每一单元考试来划分,我女儿是在平民组2号,我想麻将组的小朋友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呢?我还想知道,老师有权这样做吗?厉害是真厉害,这位班主任骂人从来不带脏字,家长对她的意见也是不敢言更不敢怒。刚开学有小女生玩头发,她拿剪刀吓小女生,说把头发给她剪了……还说别的小朋友,怎么不让你妈重生一回……(4月11日《钱江晚报》)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有两种解释: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由此可见,教育是通过对“有类”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达到“无类”的结局,但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却把学生分为: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对这三个“大组”还有细小分组,这样的“等级化”不正是对“有教无类”的抹杀吗?
站在老师的角度,肯定也是想把学生教好的,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教学任务,更是他们事业上“成就感”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个“学生分等次”的方法实在不妥,只会成为教师素质上的一种“黑点”。
站在学生的角度,被分类他们似乎别无选择,只能默默承受,但是这对于他们的心理来说也是一场煎熬,甚至有消极应对学习的想法,即便是精英组,也会成为“学习的工具”,少了与同学之间的情感,更有的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对于学生心理建设是一大阻碍。
一个班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但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方法也不只有学生分等次这一种,为何不选择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不断激发学习差的在其它领域的特长,提升其自信心,让“有教无类”成为教育学生的底线。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