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国早报》报道,近日,桂林市七星区一报刊亭遭辖区内城管部门强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报业迎来了两个黄金10年,各地党报、都市报勃兴。作为报纸售卖窗口的邮政报刊亭也跟着水涨船高,一度生意好的让人艳羡,经营权也“一亭难求”。早上在报刊亭买份报纸,然后边吃早餐边看报,成为一代市民的生活记忆。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终端普及、信息网络化进程加快,报纸发行量断崖式下滑,报业迎来了所谓的寒冬。以售卖报纸为主的报刊亭门可罗雀,昔日红火不在。不少报刊亭搞起了“副业”,更多的报刊亭已然歇业,或者被拆除。仅2008年到2012年期间,全国各地邮政报刊亭被拆了10468个。
报刊亭不能被拆除,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报刊亭。报刊亭并非仅仅是一个新闻信息售卖窗口,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承担着一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目前在很多城市,报刊亭不单单售卖报纸,还提供水电费代缴、小件快递自提、指路等服务,俨然成为了便民综合服务点。这些散落在各个路口的报刊亭就像霍比特人的小房子,充满了趣味。
试想一下,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报刊亭,先不说想买报纸的人没地方买。笔直的柏油马路一眼望到底,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文化活力。在法国巴黎,报刊亭四散在城市各个角落里,街角处,地铁口,塞纳河畔,卢浮宫门口,香榭丽舍大街上,极大地丰富了这座城市的街头文化。除了售卖报纸、饮料、纪念品,巴黎街头的报刊亭还张贴各种演出信息,散发出巴黎独特的文化气质。值此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之际,将报刊亭建造为文化展示之窗,以供世界各地前来的游客了解桂林文化,这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报刊亭,但这不意味着维持报刊亭的现状,而是积极探索新的报刊亭生存模式。以传统报纸售卖为主的路子行不通了,可以走“综合型文化服务亭”的路子,将报刊亭打造成一个小而精的综合性文化地标。或者走“便民服务报刊亭”的路子,提供各地市公用咨询、旅游咨询、免费WIFI等公共服务。
总而言之,报刊亭虽小,却有着独特的文化气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报刊亭。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段晨(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