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用于青光眼手术的最佳辅助药——丝裂霉素在武汉各大医院断货,在全国范围内此药品也出现短缺状况。 目前武汉某些医院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替代药品用于青光眼手术。(4月7日湖北日报客户端)
低价急用药品频频断货是近年来常有之事,甚至每年有十几种临床急需的低价药停产,这些药多为价格低、药效好、虽用量少但又必不可少的药品。曾经用于心脏手术手术的“鱼精蛋白”就出现全国性紧缺的情况,使得心脏手术无法正常进行,耽误病人的最佳医治时间。
医疗作为民生所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医得起病,药物价格就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定,相关部门要把控好药价。但是药企以赢利作为目标,在低价药生产成本增加,药品投招标压价的情况下,低价药的利润空间小,甚至是零利润,不少药企在“夹缝”中艰难经营,即使作为全国少有的几家低价药品生产商,也不得不舍弃生产低价药的机会,转而生产一些“叫好又叫座”的药品,这就成为了不少低价药停产的根源。
药品不仅是一种商品,而且还承载着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假如低价药消失了,或许还存在相关药物可以替代,但可能价格高、药效小。就拿丝裂霉素来说,在其断货的情况下,其替代药物并不能使手术成功率达到80%。若不存在替代药,低价药的消失则意味着病人无法得到医治。
而在2014年,为保护质优价廉、中标价低于成本价格的低价药,国家发改委推出国家低价药管理制度,取消了530余种低价药的最高零售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低价药的短缺的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并治的措施,解决涉及药品生产、招标、销售等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允许销售提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短缺问题。
政府必须要重视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低价急需药供应问题,积极发挥“有形手”的作用。首先,要加大对低价药生产商的扶持力度,尤其对于一些低价救命药,调动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药物短缺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全国药物信息系统,掌握药物的供应与需求状况,能够起到实时监测作用;最后,对低价药进行储备,以备不时之需,真正使低价急需药不应缺、不能缺、不会缺。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捷(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