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盼:两种“人民的名义”是官场生态试金石
2017-04-05 17:05: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人民的名义》近期在湖南卫视热播,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高调复苏,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号称中国版《纸牌屋》的《人民的名义》,将反腐剧和政治剧合二为一,还原了中国官场现状的很多规则和特点。本剧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定义为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4月4日《华西都市报》)

人民的名义,单看标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两层意思。其一,保持纯正共产党员本色的老干部和各反腐败职能机构的公职人员,以人民的名义,侦办取证、抽丝剥茧、顶住压力,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打开了重建当地官场生态的良好局面;其二,形形色色的贪腐分子、利益输送方,林林总总的贪腐花样叠出,假借人民的名义,满嘴党性修养、政治本色、农民底色,实际上腐化堕落、投机钻研,以至于动用公权谋取私利,无所不用其极。两种“人民的名义”,实乃官场试金石。

官场沉珂,非一日之寒。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很好落实。但是,形势依然严峻、效果容易反弹。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也正是这部剧的真谛所在:以一部优秀电视剧的社会效果,厘清是非、明晰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进腐败治理向制度化、纵深化推进。

一方面,必须以人民的名义,抓住“关键少数”,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的手绵巧,必须扎实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反腐败,“关键少数”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作为,是建构优良政治生态的第一道保障,也是必备保障。《人民的名义》尺度之大,体现之一就是借剧中某些重要领导之口,道出了一些外人不足道的官场沉珂、畸形生态,诸如一把手一言堂、唯GDP导向、利益集团、政治缠斗、举报和被举报。去除沉珂、重构生态,首要在盯住关键少数,这点共识更应纳入制度化、长效化治理新机制,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另一方面,必须严防少数人以人民的名义,行利益勾兑、巧取豪夺之实。要正确有效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剧情所关注的大风厂改制问题,是当前体制机制不断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阵痛、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输送多发易发形势的集中体现。不得不说,公权力对于市场介入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权力异化和利益勾兑。习总书记强调,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应该相得益彰、都要用好。要针对经济领域政府权力过大、审批繁琐、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问题;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更好发挥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激浊扬清,则万众归心。一部热播剧的出现,是对社会公众的一次再洗礼、对党员干部的再提醒、对有效制度供给的再呼唤。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以人民的名义、为人民服务落在实处。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董盼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