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务院已批复湖北自贸区并印发总体方案。方案提出,由武汉、襄阳、宜昌三片区组成湖北自贸区,共占地119.96平方公里,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启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领域改革等六大类19项改革试验,努力建设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4月1日楚天都市网)
烟花三月,生气正浓。国务院批准湖北自贸试验区为湖北的发展了送来一阵和畅的惠风。早在2013年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前,湖北省和武汉市就开始了自贸区的申报准备工作,从准备到湖北自贸区获批挂牌,湖北、武汉已经努力了4个年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的努力换来了国务院肯定的“回响”。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助推湖北发展驶入“国际轨”。
国际化的发展思维。美国《商业周刊》既然敢大胆设想“武汉是中国能否成功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的一个关键试验区。”“湖北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繁荣的又一个中心。”那么,湖北对自己的定位就不能仅仅再局限于中部,乃至于国内,要对自己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有一个定位。除了要“中部崛起”之外,是时候该考虑考虑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了。湖北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虽然有远离沿海的先天不足,但依托长江经济带和“九省通衢”的特殊地理位置,扬长避短,发展高新自主产业,释放人才智慧,以国际化的视角和定位,打破传统的内陆性思维,迈向国际化发展道路。
国际化的行政服务。自贸试验区是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何擦亮这块招牌,并利用它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是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提供国际化的行政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速度,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建设服务型政府,迎接和满足即将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借鉴上海等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和推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改变市场准入的“严进宽出”模式,加强事后监督。深化“简政放权”改革,能放全放、应放尽放,一时难以放权的也需明确政府职能边界。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者的勇气倒逼政府行政服务的国际化,以开放促改革。
国际化的创新能力。湖北自贸试验区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就是创新。自贸试验区挂牌后,金融体制如何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如何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创新。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立足实际、着眼国际,以高度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自贸试验区带给湖北的不仅仅是价格的优惠,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我国虽然已经过了14年的入世缓冲期,但仍有些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抛开国际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外,我们也需正视自身还存在的问题,以创造性的思维迎难而上,以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倒逼创新能力的提升。
襄阳、宜昌和武汉这个“铁三角”构筑了湖北新一轮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心脏”,是湖北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引擎。抓住这个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复兴大武汉的梦想指日可待,更有襄阳和宜昌两翼助飞,湖北不仅能实现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的华丽转身,也会令世界刮目相看!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显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