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笔流畅,韵律通达,近日,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张咏言的随笔《愿你》在网络走红,咏言的语文老师王允点评此文称“说出了很多人中年想说的话”。王老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咏言恬静阳光,热爱生活,喜欢美好的词句。也许是孩子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愿望,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才得以让小文火爆网络吧。(3月31日《新京报》)
《愿你》这篇作文以初中生的口吻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句式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深刻,思想积极阳光。单从文章的质量上讲,无愧是初中优秀作文的模板,不仅道出中年人的心声,更显现了为人处世方面与年龄不符的老练与沉稳。
然而,经过仔细比对,发现文中不乏“微博鸡汤文”的影子,网友们直言简单拼凑、照搬照抄。其实,网友的批评更多的是对写作的担忧:一是担心中学生写作套路固化,原创性降低;二是担心思维方式受限,缺乏个人思考。值得注意的是,用作家的创作标准来要求写作未免小题大做,用成年人的阅历衡量初中生的思想难免过于严苛。反观这篇文辞优美、语意阳光的文章出自初中生之手,所有的批判是不是都显得苛刻?
“网络鸡汤文集锦”的作文出现与写作要求不无联系。初中生写作重点在语言、语用上,对思想的深刻、情感的深邃未作硬性要求。客观上,语言优美美、语意丰富的“类心灵鸡汤文”与写作要求不谋而合,也就自然而然地作为素材积累最有效的来源之一。无论是应试也好,文章习作也罢,要求初中生作文像创作一样既要打动读者又要令人耳目一新,恐怕只能让小作者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正所谓“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契合写作要求的美文遭到质疑,可以理解为读者求善求全的良苦用心。与其揪住原创性不足的问题不放,不如多些对文章本身的鼓励和肯定。
坦白地讲,有些脍炙人口的金句所表达的深意,没有丰富的阅历很难完全理解,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想要领悟恐怕只能是“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妨碍引对金句的引用,更不会有损于情感的共鸣。更何况,《愿你》一文中对金句的引用足以感动阅卷老师,不正是说明初中生素材积累的丰厚、文字驾驭能力的娴熟?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句子恰如其分的引用在文章中,既符合全文谋篇布局也能表意清晰,这难道不是值得鼓励的事吗?
再者说,“鸡汤文”价值取向阳光健康,初中生活学活用并没有不妥。所谓言即心声,引用充满正能量的文字不正是教育所期待的,难道为了写实和创新,要让初中生谈论“厚黑学”“博弈论”不成。虽然秉承“我手写我心”的原则,期待初中生能够从身边点滴小事看人生大道理,但是鉴于阅历与理解的限制,这种以小见大的本领习得需要时间积淀。在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时候,借“鸡汤文”来直抒胸臆,随着成长慢慢理解和体会句子的深意,于习作、成长来说都是有所增益的。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