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祥:莫把“末位追责”当成了灵丹妙药
2017-03-30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云南省为了确保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在一年内实现根本好转,加大监督考核问责力度,建立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制度,每季度对州市进行量化考评。季度综合考评连续3次处于后3位的,对州、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连续3次处于末位的,对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问责。(3月28日《人民日报》)

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没有达标规定和争先激励,只靠“末位追责”,有效推动工作的良好愿望未必能够实现。云南省整顿旅游市场,比“末位追责”更重要的,是坚决取消定点购物,禁止旅行社带团进购物店;斩断利益链条,严禁商业贿赂行为。如果没有这些硬杠杠,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似乎不可能。

实行“末位追责”,源于多年流行的“末位淘汰”。过去曾有用人单位按竞争或绩效的末位,决定解约而陷于违法的被动。但还有另一种情形,那就是被这项制度设计约束的主体,会走入另一种极端,只要不沦落到底就行,甘居中游,不求上进。所以,“末位追责”并不必然产生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

许多单位在上级和领导下达工作任务后,不发表意见,不开动脑筋,既不讲困难,也不讲条件,这里也许是工作目标不切实际,上级和领导存在主观主义和官僚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但原因不止于此。据一些老江湖透露,其实,与会单位的领导都在打着一个小算盘,那就是只要我不沦落到最后一名,管你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别人都不说,何必我来讨人嫌。工作不是往前看,而是觉得只要有人垫底,我就安全了,也就放心了。说白了,不怕你压力山大,只求我不是摆尾。都算计着在排名中求生存,这就是单纯的“末位追责”的弊端。

好的领导,好的制度,是引人向上,给人方向。工作好歹都能排出座次,关键是要防止有人在“末位追责”中苟且偷安,一是任务指标要恰当,要掌握在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的程度。太重了,多数人感觉明知不可为,摆脱末位自然成了不二的底线;二是要有明确的达标要求,不达标,就是排名靠前也过不了关;三是要有重奖先进的措施,重到什么程度,至少不要低于末位被追责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家争相摆脱“最烂”的低级追求。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易国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