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习近平同志2005年主政浙江工作时,提出督查工作的方法要有突破、有创新、有实效,要将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有时还可以用微服私访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了解到实情,防止出现巧言令色、阳奉阴违的现象。
提到“微服私访”,最熟悉不过康熙和他的大臣们,他们收起帝王将相的角色,以普通人的身份穿行于大街小陌,探访民情民意,或巡查疑难重案,被民间广泛传为佳话。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地传诵,不过是皇帝或者大臣们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一篙子插到底,了解了一些最基层的实情,解决了一些最基层的问题。
现在到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督导落实,称之为“调研”。但有些调研被设计、程式化的痕迹太重,搞得大张旗鼓,实则收效甚微。从调研方来看,有的搞应付式调研,工作有要求,蜻蜓点水走一遍;有的搞场面式调研,车声犬吠,人未到,满座惊。从被调研方来看,有的精挑细选座谈对象,有的专门参观“盆景”看点,有的“报喜不报忧”,搞选择性信息传递等。如此的调研,往往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情,甚至被戴上“好大喜功、流于形式”的帽子。
为政之要,当在服务群众。基层情况吃不透,群众想法摸不准,为民施策难免无的放矢、隔山打牛、隔靴搔痒。“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领导干部多一点“微服私访”,就能够原汁原味地了解到真实情况,促进精准施策。
微服私访要真正做到“微”,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不惊官、不扰民,像个游客、没有官样,这样被访者不需精心准备、不设心理防线。“民意闲谈时”,多一些随机调研,收获的才是最真实的情况。有一个省委组织部长,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开着自家小车到城郊了解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真实情况了然于胸,决策自然也就很接地气,基层干部作风也有很大转变。
微服私访要在“访”上做足功课。善访才有善果。想了解什么、用什么方式了解、了解到的结果如何运用,都要做足功课,不能“转嫁”给受访者。用眼睛察、用耳朵听、用嘴巴问、用脚步量、用心去交流,“全身而动”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既要在私访中发现好的做法,也要厘清存在的问题,更要找准基层的心理期盼,好的做法可以宣传推介,存在的问题通报整改、引以为戒,群众的期盼要精准施策、予以回应,这样的私访就会效果最大化。
少一点机关静坐,多一点基层调研;少一点形式主义,多一点微服私访,如此,基层的情况才能掌握更真、更全,决策才会更实、更准,这对于作风有利,对群众有利,事业有利。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