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葬”能否让高热的“坟房产”降温
2017-03-27 09:35:00 来源: 长江网

3月25日,北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北京晨报》2017年3月26日)

清明前后,与殡葬有关的话题很容易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城市,殡葬更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墓地价格让部分低收入群体“望墓兴叹”,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推出的鲜花葬、树葬、草坪葬、壁墓等不保留骨灰、节地的生态墓位倍受冷遇。除此之外,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让水泥堆积的墓园“空位”越来越少,可修墓园的土地越来越少,“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死不起”的问题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成为考验地方党委政府智慧与能力的民生问题。北京市首次实施的免费自然葬,生态、绿色、环保,土地使用率高,“遗留问题”少,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

“死者为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却演变成了互相攀比的豪华厚葬,在面子观念的支配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阶层在殡葬时就会相当奢侈,墓地外观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高,以殡葬为轴心的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虽然很多人对这种现象都骂声连连,但在家有丧事时也不由自主的趋之若鹜,不仅助推殡葬行业乱象丛生,也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死结”。

与人们抱怨“死不起”相反的是,那些经营“坟地产”的人却赚足了银子。据前些年媒体报道,“坟地产”的利润一般都在50%以上,一些卖到几十上百万元的“天价墓”甚至可以获取10倍以上的利润,这些利润被“坟地产”的投资方、开发方、经营方和销售方按不同比例瓜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花高价买来的“坟房产”还有年限,过了20年还要继续“交租”。《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暴利的“坟地产”,不仅浪费土地,践踏国家法律法规尊严,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扰乱国家殡葬改革秩序,应该得到遏制与规范。

不留骨灰的自然葬能否成为丧家主要选择,能否让居高不下的“坟房产”降降温,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实施免费政策外,还与人们的观念革新息息相关,如果人们的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推出再多再优惠的生态葬都会受到冷遇。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钢筋水泥修建的硬质墓地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殡葬改革的口号虽已提出了很多年,但一些地方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以强有力的手段深入推进,在依法整顿和规范殡葬行业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的丧葬理念,让自然葬、生态葬成为社会主流,成为丧家办丧事时的首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生前厚养,逝后薄葬”的良好风气。

长江网网评员:杨维兵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