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娅:文明教育更应指向“熊家长”
2017-03-15 12:51:00 来源:荆楚网

昨日,我和家人兴致盎然地去电影院看电影,买票进场,对号入座,静观影片,十分享受,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电影的欢乐情节中时,突然前方“高能”,一个黑影在幕布前飘来飘去,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兴奋的小孩子正在幕布前来回跳动。大家本来专注的观影状态就这样被小孩子的行为打扰了,可是孩子家长特别淡定,没有阻止,大家只好忍耐着。一场本来精彩无比的观影之旅就这样被“熊孩子”破坏了,真是无奈。

近年来,“熊孩子”成了高频词汇,类似扰乱观影秩序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或是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或是安静场合,大声打闹喧哗,或是恶作剧,划上豪车,或是横行校园,欺凌同学,等等。这些事例都显示出了熊孩子内心没有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只有野性和任性。然而,这种野性和任性并非不可改变的,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和示范,孩子一定会是好孩子。可事实往往却是“熊孩子”背后大多是“熊家长”。

观影时,孩子任性蹦跳吵闹,家长默许,校园里,孩子霸道欺负同学,家长反驳“只是开玩笑”,景区内,孩子尿急,家长指引孩子草地上解决,不胜枚举的例子,无一不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可以说,孩子肆无忌惮的根源就是“熊家长”的不负责。

而“熊家长”的这种不负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对健康和谐社会的维护上。遵守维护规则,维护社会健康和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孩子也不例外。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负有直接引导教育管理孩子言行的基本职责。一旦孩子出现规则意识、文明意识缺失,做事不守规矩、不考虑后果、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等问题,就直接说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没有落实到位,对维护社会健康和谐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

另一方面就体现在对孩子的负责上。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应尽的义务,这不光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物质条件,更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毕竟只有具备完善人格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熊家长”的做法却往往违背了这一点,以上述观影经历为例。当孩子任性扰乱观影秩序之时,家长保持沉默,就会导致孩子误判“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以后都可以这样做”,后期一旦有人批评指责他的错误行为,孩子就会出现“你们跟我过不去,你们都是坏人”的惯性思维,这样的敌对情绪会给孩子埋下痛苦的根源,百害而无一利。

综上可见,面对“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熊家长”的表现可能会让旁人难受一会,让社会公众谴责几天,但却能让孩子难受一生,所以,文明教育不仅要指向孩子,更要指向“熊家长”。只有让“熊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对孩子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对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家长才能认清溺爱不是爱,包庇不是保护,也才能言传身教,真心做个好家长。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