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绪:分批办宴实则是作风“变形计”
2017-03-15 10:29:00 来源:荆楚网

2017年1月,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纪委通报了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一起为东山街道办事处坪塘村党支部书记蔡康违规操办儿子升学宴问题。经查,2016年8月,蔡康为其子举办升学宴,向组织报备酒席10桌,并承诺不邀请除亲戚外的人参加。而事实上蔡康先后两次办宴14桌,其中违规宴请本村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管理服务对象33人并收取礼金9860元,向组织报告事项与实际办理情况不符。(3月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辛苦了大半辈子,孩子如愿考上了大学,终于见到了成效,请亲戚朋友和老师团聚庆贺以表谢意本是人之常情,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借着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办起了“升学宴”,尽管上级部门严令禁止党员干部不许借孩子考学之时办酒宴敛财,可是有些党员干部却顶风作案大摆“升学宴”。

常常有人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是“小聪明式违禁”者的口头禅。蔡康作为村干部,对村干部管理的规定想必不可谓不知,经查实,蔡康为子办婚宴,一方面是采取分批宴请等办法,有意避开监督,在“反四风”的大背景下,为何仍然有领导干部还变着招儿与中央的“八项规定”公然叫板呢?大抵还是因为监管的疏忽和自身“免疫能力”太差。“小聪明式违禁”屡有得逞且逍遥禁外,就会产生示范效应,一些人就会把这类“脑子活”当做一种能耐,久而久之,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恶习。

殊不知,一些党员干部把子女升学、就业、结婚等时机作为敛财机会,大肆收受“红包”,而这,近年来“落马”的不少问题官员就是生动的例证。无论是“升学宴”,还是“谢师宴”,本身的意义都是善意的,问题的关键是切不可在不良心态的驱使之下,“升学宴”和“谢师宴”带着浓厚的“敛财味”和“腐败味”。

不可否认,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多年来政府对“升学宴”的引导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家长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自洁自律,主导了发展的方向。各地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要求共产党员、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遵守《廉政准则》,严禁讲排场、比阔气、趁子女升学之机大宴宾客、借机敛财,倡导勤俭节约、不办升学宴、不赴升学宴的良好风气。但是仍然有部分党员干部顶风作案,完全忽视了党纪政纪。这说明了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的意识不强。

实际上,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金榜题名”只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转折,以后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党员干部顶风作案操办起了变味的“升学宴”或许也会无意识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这跟建设节约型社会相悖,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还使社会不良风气愈演愈烈,特别是党员干部再清楚不过了。

笼罩上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后,“升学宴”便失去了它本来的初衷,变了味,令人难以下咽。特别是当升学宴的党员干部时,其动机就很难摆脱以权谋财的嫌疑了。很多事实都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切莫拿子女高考金榜题名当作敛财遮羞布,不能让“升学宴”演变成敛财的社会陋习,更不能让它来败坏党风党纪。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思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