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参加安徽团审议时,有代表建议在安徽设立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李克强总理说,我给你的建议提个建议:不如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现有的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打造“升级版”。试验区的帽子多了会让人眼花缭乱。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建设好、发展好。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共商国是、谋求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提建议、话发展,不是信马由缰,也不能脱离原有的基础,刻意求新,动不动就搞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试验区的帽子多了会让人眼花缭乱”。总理的一席话,道出了发展的真谛,值得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深刻反思。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并且改革就是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能裹足不前。为了体现和突出先行先试,包括安徽在内的一些地方创新设立了综合改革试验区,对于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生根,促进科学跨越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个别地方,今天建了这个试验区、示范区,明天还要建那个试验区、示范区,到处征地、四处扩建,大有“铺天盖地”的势头,而由于缺乏后续跟进管理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很多创新产业园、试验区成了“一片废墟”“一片萧条”,不仅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成了政府的一种“包袱”。创新必须建立在传承与继承的基础上,不能也不允许“随便摊大饼”“任意搞圈地”。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与其设立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不如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现有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各级各地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创新固然鼓励大胆试验和首创精神,但绝不是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另起炉灶”,无休止地搞这个试验区、那个示范区,热衷于追加“帽子”、博取“眼球”,别让“帽子”遮蔽科学的眼睛、迟滞发展的步伐。
改革创新,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跨越发展,也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是,无论是改革创新,还是跨越发展,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必须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绝不能一味求新、刻意求快,更不能脱离原有基础、抛开历史积淀,搞“新官不理旧账”的一套。一张蓝图绘到底,既是保持工作连续性、推进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体现;既是事业观、政绩观的选择,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功名不必归我所有、责人不必上溯、矛盾不要后移的理念和胸怀,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责任心,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好事,多打造“升级版”少制造“无厘头”。而反观时下,个别地方、少数官员,总希望在自己任上“干一番事业”“搞一些动静”,对于前任或之前搞的,不想接手、不愿接力,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味地朝前任身上推,甚至还将“烂摊子”“难问题”往后移、朝后拖,看似认真负责、忙忙碌碌,说到底,还是不负责、不担责、不尽责。李克强总理指出的“帽子多了会眼花缭乱”,道出了一些官员头脑中固有的表现欲望和折腾思想,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警醒,并切实加以改进。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宝。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改革创新,尤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不是想当然,更不能不切实际、不顾基础,追求这个“称号”、那个“帽子”,只图虚名,不务实功。否则,“帽子多了”不仅会让人“眼花缭乱”,还会让抓落实成为泡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帽子多了会眼花缭乱”,就是告诫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要正本清源、求真求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官员,习惯于、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套,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任上“帽子满天飞”,大小会议上总结的头头是道,而真正落地产生效果、留下实实在在业绩的寥寥无几。这样的做派,无论是对于作风建设,还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要想终结“帽子满天飞”的乱象,一方面要“正心”,抛开私心杂念,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出发,强化责任担当;另一方面要“务本”,这个“本”,就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地方实际情况,淡泊名利、回归本质。
心无旁骛,才能行稳致远。“帽子多了会眼花缭乱”,折射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官员政治定力不够,是一种心浮气躁的表现。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时,能够辨清是非、把准方向,不糊涂、不偏斜、不折腾,为党和人民履职尽责、有为担当,多给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少给党和人民添乱加堵。
稿源:荆楚网
作者: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