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开始,崇州探索创立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集中经营。也是从那时候起,在外打工的王志全回到崇州农村,参与了村里的合作社成立,考取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由他打理的土地也从数十亩,发展到如今3500余亩。在这片家乡土地上,他学会了科学化管理,年收入达百万元左右,带着乡里乡亲走上致富路。(3月12日《华西都市报》)
以《成都“种田CEO”父女搭档管3500亩地年入百万元》为标题的这篇报道,看后令人印象深刻。农民CEO王志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但自己率先迈入小康,还带领众乡亲走上了致富路。他靠的就是中央好政策,灵活的头脑,以及新农合经营带来的收益。对像王志全这样原来还靠打工维持生计的农民来说,能如此翻身致富,就该给予高度赞扬。
王志全父女的成功,源于其身边更多人加入了农业合作组织。而这些新农合组织近年来在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众所周知,加入农合组织会大大降低农民自身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最大好处就是国家有扶持政策,如针对合作社的“农超对接”项目。相比公司,合作社具有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权利,其诉求都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因为合作社直接代表农民群体。加入合作社,在统一采购农药化肥等农资上,就会降低种植成本,还有利于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合作社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谈判能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可以统一种养植规格和质量,有利于促进销售。同时,合作社还能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
可见,王志全并非是一个普通农民,准确地说父女俩就是管理农民的“CEO”,即“首席执行官”。但这样的CEO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只有那些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才做得到。如果王志全不是5年前通过培训考试,拿到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他管理的合作社土地,就不会发展壮大,也不可能从起初的数十亩发展到如今惊人的3500余亩。因此,要想摆脱田野间种田的劳苦,就需要有头脑、有胆识,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增加经营本领,否则,就无法像王志全这样很快富起来。
报道中称,成都现有7134位农业职业经理,王志全只是成都众多农业职业经理人中的一员。可见,与庞大的普通农民群体相比,脱颖而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数并不算多,这也很正常,毕竟,人人都去当职业经理人很不现实。而要使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加入农合组织仅是其中的一个办法而已。况且,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也不同,农合组织也存在风险。例如,同类合作社带来的竞争,国内外工商资本抢占市场份额,上游农资供应商、下游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对合作社经济利益的影响,农民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带来的人力资本风险等。
还有,王志全的年入百万,大概是营业收入,如果扣除成本不会太多,投资、产出、设备折旧等,都需要包含其中。况且,种田国家有补贴,拿掉国家补贴,哪怕是种粮大户的收入都会减少很多。而王忠全父女也并非全靠“种地”致富,还靠乡村旅游等赚钱,这或许才是盈利大头。所以,王忠全父女其实就是一个较大规模经营的“农场主”,不是千千万万的农民都有管理3500亩地的本事,这可视为一个农民致富的“小概率”,千万别把偶然事件当作必然榜样去宣传,否则,就会产生误导。
但无论如何,王忠全们勇于打破传统观念,自己带头致富,并帮助了一部分乡亲致富,就该受到推崇。通过农合组织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就会加快小康进程,让幸福都洋溢在农民的脸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