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当听到李希代表介绍辽宁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工作时,总书记问:辽宁现在还有多少贫困人口?李希答:还有50万。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标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各级地方政府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开展脱贫攻坚部署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帮扶举措,全局性的脱贫成效显著。“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这一成绩,党中央给予各级地方政府和党委充分肯定,人民群众也纷纷为政府解百姓之忧的作为点赞。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当看到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赶工摘帽”,只求“时效”不求“实效”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只是层层压实责任,也相应地层层加码,出现了市级政府要求“2019年脱贫”,县级政府要求“2018年脱贫”,乡镇政府要求“2017年脱贫”的现状,这种层层加码、自我加压的做法本意是为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无可厚非,但却脱离实际,盲目“赶工”,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当前,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加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而且因病致贫人口、老年人的比重越来越高,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劳动力或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比重越来越高。这些实际情况决定了随意提前脱贫时间,不仅会极大地增加干部扶贫攻坚的压力,更会催生出“数字脱贫”“被脱贫”“假脱贫”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阻滞脱贫工作目标的实现,引发人民群众反感,危害干群感情,必须予以遏制。
讲求“时效”和“实效”,是规避“数字脱贫”“被脱贫”“假脱贫”等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举措。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结合地方实际,既不消极怠工,也不盲目“赶工”,稳扎稳打,逐步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做好贫困户信息的动态管理工作,精准扶贫方向,要扎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等扶贫举措的可行性研究和落实工作,夯实脱贫根基,要加强脱贫工作的长效管理和巩固工作,确保贫困不反复。
脱贫攻坚关乎人民幸福、党群感情,圆满完成扶贫攻坚工作是各地政府的政治职责。只有真正做到讲“时效”,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到讲“实效”,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且不返贫,党对人民的承诺才算真正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如期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