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记者会上表示,有两种情况,都是不正确的,需要纠正。一种是层层加码。省里说是2019年,市里说2018年,县里说2017年,诸如此类的。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层层加码的,必然后面会出现“数字脱贫”,对于这种现象是要纠正的,必须是真正的脱贫,实事求是。(3月7日央广网)
两会关于扶贫工作的热点不少,刘永富主任的答记者问也实实在在厘清了一些当前脱贫攻坚的“摘帽”标准和工作要求,何时摘?何种条件下摘?摘帽后怎么办?而更值得反思和警惕的是,诸如一些地方层层加码、赶工摘帽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2020年之前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屡屡“压担子”,一级向下一级提前一年,到了有的乡镇竟成了2016“年内脱贫”,实效不够、数字来凑,不经意间便衍生出“数字脱贫”等问题,有的群众种养殖产业还未成形,“预计收入”便完成了脱贫指标,虽说住房条件改善了、低保兜底跟上了,扶持资金到户到人,但若只是求短效、凑任务,一通忙活来个“摘帽了事”,这脱贫攻坚终究是缺了些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同时也提醒“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其内在要求便是既要加速更要重质。不妨细想一番,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好、易地扶贫搬迁也好,又或是产业扶持、低保兜底,要真正落实到贫困地区,让每个贫困群众享受到“精准政策”,其周期往往不会太短,必然要靠大量细致和较长时间的工作,特别是产业方面,既要实现“造血”就该根植“活细胞”,因地制宜、长期指导,大部分非以年计不成,这样的好事可赶不得。
古人讲:“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脱贫攻坚是关系国民共赴小康的头等大事,更是惠及长远、集聚人心的治国大政,若是不顾现实、空谈“攻坚”,在收入上补补凑凑、在住房上修修盖盖、在产业上夸夸谈谈,只怕最终折损的还是老百姓的真挚期待,更辜负了不少人一心谋致富、勤恳为脱贫的支持与决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赶工”之下难有良效,归根结底,只怕还是政绩观和作风上出了问题,多了些浮躁、少些了耐心;多了些短见、少了些远谋。
当然,也并非脱贫速度较快就是求快赶工,一些地方本身基础条件较好,亦或工作措施得当,群众支持、谋划到位等,这“贫困帽子”该摘就得摘,互相追追赶赶还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好又快”的成绩单也尽可揽下,何乐而不为。其实论及根本,脱贫与否的关键一点还是“标准”,标准落得实,“数字脱贫”的“外套”便穿不实在,早晚要漏出遗留问题的尾巴,而一旦标准不实,留下空子可钻,大有不少人钻进去坐享政绩,不怕验收不通过、不怕督查不过关,所恃之本还是那模棱两可的标准。
脱贫攻坚“时间表”可不简单,快要兼收长效、慢也要稳步有序,各地因地制宜、各谋所长,脱贫攻坚才能干出“细活儿”“好活儿”,切忌“赶工摘帽”,争相比快,须知,全面小康不容任何一个人掉队,“十三五”之后更能验实真金,一些部门和个人不妨静心反省,如此重责担得起否?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余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