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治理廉价特效药断供需要有“特效药”
2017-03-06 12:37:00 来源:荆楚网

近几年廉价“特效药”短缺现象频频发生。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500多种国家基本药物已有340余种出现短缺或消失。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院长雷后兴提出建议,国家应建立廉价“特效药”的可持续供给保障机制。(3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从商品属性的角度考虑,市场需求是最好的价格杠杆,一种商品供给紧张,则会如果调高价格来涨刺激厂家生产,达到供求平衡。然而,市场需求调配价格,这需要一个过程。药品是特殊商品,一旦出现调配不那么灵敏,药品还将会出现空挡期。再者,完全放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极有可能会出现大药企垄断市场,剥夺市场均衡价格的话语权,广大患者的利益必然受到盘剥。因此,政府对药品定价适当管理,还是有必要的。

政府相关部门核定药品价格,制定最高零售价,这本身无可厚非。不过,那些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空间狭窄的药品,厂家则不愿生产。再加上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完全打破,医药提成依然是没有治愈的伤疤,医生不愿使用这种低价药,因为它们的提成低。另外,有些药品的用量小、需求少。结合以上因素,一些廉价的特效药品逐渐被医药企业和医药遗弃。然而,患者对它们的需求并没有画上句号。

廉价“特效药”短缺或消失,这当然也引发了政府的关注。2014年4月,8部委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欲让低价老药或重回市场。但截至到目前来看,这个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高价药一限价,药企就会将其改头换面,而低价药呢?就算你放开最高零售价监管,也引不起生产商的热情。当然,国家在取消廉价“特效药”最高零售限价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另外一种补救措施,那就是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和短缺药品储备机制,这与雷后兴委员的提议相符。据悉,截止2016年3月,仅有16种药品纳入到了这个药品储备机制中,这于340余种低价“特效药”短缺或销售而言,还无法得出效果如何的客观评价。

廉价“特效药”少了,商家就会以同等性能的高价药替代,这必然会调高患者的就医成本,导致看病贵的顽疾难以最终治愈。“两会”是个全民参政的舞台,在药价无法脱离政府管理的体制下,职能部门应承担其确保廉价“特效药”不断供的责任,这就需要医药领域的专家和医药生产企业集体会诊,为治理廉价“特效药”断供问题找到“特效药”,确保患者能及时用到廉价“特效药”。诚如政协委员、丽水市中医院院长雷后兴所建议那样,国家的确应建立廉价“特效药”的可持续供给保障机制。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齐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