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放管服’改革中,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政会不分没有解决,形成了权力截留的‘翻牌机构’,我建议简政放权过程中要切实解决行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配套改革问题。”在4日上午举行的社科、新闻出版界委员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说。(新华社 3月5日)
细读吴江委员建议出处:连续5年的“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然,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在改革中依然存在“翻牌”行为,政会不分,如政府部门将取消的职业资格认证下放给行业协会;而且,很多行业协会是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专业部门撤销设立的,与政府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更为甚者,多数行业商会协会的领导职务仍然是退出党政领导岗位的公职人员任职兼职。看到此,“我建议简政放权过程中要切实解决行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配套改革问题”着实值得深思。笔者以为,行业协会何德何能,缘何能“截留”权力?
如果依照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来看,已然明确提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脱钩主体和范围等。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以减权限权促源头反腐,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放权“含金量”、增强监管有效性、突出服务主动性。那么,试问,退出党政领导岗位的公职人员任职兼职,又是为何?无法从根本上切断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利益链条,剥离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身份”依附,责任在谁?看来,取消的职业资格换个“马甲”又出来,还真不是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一家之错。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它是通过下放行政权,厘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再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无疑,行业协会“截留”权力,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理当对相关的领导问责,对违纪违规行为予以严惩。可问题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简单的就事论事,无异于“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绝非治本之策。要打破“截留”权力壁垒,打破“假放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相保留等问题,还得强化“放管服”改革。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简政放权本就是为了厘清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和角色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转变政府职能,从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实现科学的市场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有鉴于此,不给行业协会权力“截留”“翻牌”机会,得收“放”自如,既然放了,就要放得“心甘情愿”,别因部门既得利益受损“留一手”;得管理有“方”,加大对承接主体的监管力度,做好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监督与评估,并为其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但并非派一兼职完事;得服务到“位”,尤其是权力“下放”,更得注意服务水平的提升,别因无利可图而成为“甩手掌柜”。
最后,回到建议的原点,行业协会“截留”权力无论何种说辞都苍白无力。笔者相信,随着“两会”召开,定能引起各级监督部门以警醒,更好地落实相关管理职责,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长江网网评员:鱼予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