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武汉赶超发展的主力军。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武汉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抓经济,主攻方向是抓企业、抓项目。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把招商引资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这实际上是把支持各类企业发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对帮助服务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委提出力除“新衙门作风”,改进机关作风,一个重要的检验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服务企业。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对我市来说,新老支柱性产业正在交替,引进的大项目需要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还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需要政府更加主动地关心企业、贴近企业,发挥资源优势,甘当企业的宣传员、服务员、勤务员、信息员,排企业之忧,解企业之难,使武汉成为发展软环境最优、最适宜创业兴业的城市。
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和项目,既是落实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改进机关作风的标志性工程。被选派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以作风改进的实际成效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以服务企业检验作风,就是不能将联系企业当“副业”。要真正俯下身、沉下心,走进企业,抓准企业的需要和困难,了解企业的所急所盼,积极联系沟通予以解决。
以服务企业检验作风,就是不能到企业去当“老爷”。要摆正服务员的身份,做到“企业有事随时到,企业无事不打扰”。绝不允许到企业摆架子耍官威,绝不能让联系企业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和干扰。
以服务企业检验作风,就是要保持“亲清”的政商关系。要打成一片而不能勾肩搭背,要亲密无间而不能互相利用,既要兢兢业业,也要干干净净地为企业服好务。
我们要通过这一工程,让广大企业和投资者看到武汉作风建设的效果,看到武汉发展和创业环境的优化,看到武汉对企业的诚意和尊重,从而增强投资武汉、扎根武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