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让年轻干部要多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可以说,这既是对新形势下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也为广大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指明了成长方向。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古往今来各种优秀人才尤其是领导人才,大多是从社会基层开始,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和考验才成长起来的。基层可谓是干部成长的摇篮。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单位却都或多或少存在年轻干部“稳不住”“流不动”“沉不下”的难题。
有的干部通过考试进入,但由于人员编制、职数等的限制,往往处于“一眼望得到头”的恐惧中,只能通过遴选再次择业;有的干部虽留在基层一线,但常常在同一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消磨了干事的激情;有的干部只是将基层作为政治生涯的“镀金台”,身虽在基层但在干事历练上却总是浮于表面,只能是消磨光阴。对此,我们需对症下药,不断探索建立年轻干部蹲苗机制,真正让干部“沉下身、扎牢根、干出彩”。
畅通年轻干部交流渠道,实现干部循环流动。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年轻干部要想在基层得到成长必须在多岗位、多部门、多单位上实现多方锻炼。然而,长期以来,按照“人往高处走”的模式,许多机关干部难以下到基层,导致下不去、上不来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畅通年轻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要拓宽干部“上”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乡镇干部,积极选送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培养锻炼等,使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择优选用到机关工作。另一方面要疏通干部“下”的路径,探索实施年轻干部在基层的培养性交流,拿出部分基层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优秀年轻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在基层成长创造更多机遇。
发挥考评指挥棒作业,实现以发展论英雄。以演讲论成败、以“笔墨功夫”作为评价干部是一种方式,曾经在体制内非常流行。但现如今,走在“行动政府”的大时代下,年轻干部的评价使用,当更加地重视基层实绩。比如,在一些重点工程上能否统筹推进,信访问题上能否妥善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推动区域发展的大事。对此,要坚持凭基层实绩用干部,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与干部的升降去留挂钩,考绩优秀者优先提拔,考绩较差者,适时调整降免,形成合理的竞争氛围。
建立激励机制,突出人文关爱。以制管人,更要以情留人。当下许多基层年轻干部刚到基层时也曾踌躇满志、斗志昂扬,但长期面对“一到八点便街上无人”的寂寞和城乡待遇的差异,只能逐渐淹没了初心。对此,我们当针对基层公务员制定绩效工资制和表彰奖励办法等,拓展基层干部的成长空间,让广大基层干部既得荣誉、又得待遇。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基层干部的理解和关爱,在工作中,要多听他们说话,多给他们鼓劲,根据个性、气质和能力安排工作岗位,放手让他们工作。在生活上,多纾解干部困难,建立和落实基层干部特困救助、生病看望、补贴报酬保障和党组织关怀服务等制度,做到对于基层干部的真情关怀。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