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记录,QQ群布置作业已经成了老师们喜欢的方式,需要下载打印的作业也多了起来。为了打印,有的家长下班后到处找打印店,有的干脆买了打印机。“QQ群布置作业方便、快捷,可以作为一个补充,但不能完全依赖,更不能成为家长的负担。”多名教育人士表示。(2月28日《齐鲁晚报》)
小学生的负担没减少,家长的负担却增加,怎么看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这些年来,因为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给家长带来的烦恼越来越多。很多老师都形成了工具性依赖,QQ和微信布置作业似乎成了老师的标配,再加上难度不小的素质教育作业,合成了家长的一种日常焦虑。
在教育界有句名言:“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确如此,但是往往被误读。“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主要是指家长对孩子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的积极推动作用。这却往往被一些老师误读为家长有责任帮老师教育好孩子,也被家长误读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不从老师这个源头治理,想多少办法都治标不治本。
2013年9月,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再次征求意见,其中备受关注的第四条“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修改为“减少作业”:即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至今《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千呼万唤不出来,一至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我行我素,素质教育作业又接踵而来。
于是,家长要会打印,会语音签字和视频签字,普通话不标准也得撇着腔让老师听懂。帮孩子修改检查书面作业还好说,难的是一些素质作业。有家长反映,孩子的作业是“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用一副扑克牌做一件衣服”。简直是要把家长逼成能工巧匠的节奏。而另一位家长反映:女儿在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一项作业是“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找了半天发现这是清末的报纸,里头是政治漫画,还用了广东方言。”
2016年初,浙江一份《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被广为传播并引起争议。《指导意见》规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但作为指导性意见,老师真不当回事,又能如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得给学生减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义务教育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而作为纲要的前提,《中小学生减负规定》必须尽快落地。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中小学生减负话题的热度一定不输往年,相信家长们一定期待代表委员们的声音能让他们全家人都轻松一点。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