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男子李某先后五次将停放在某大学门口的共享单车骑回家中据为己有,经单车公司工作人员报警后被查获。(2月28日《法制晚报》)
记得还在学校的时候,校园里有一种车是可以一分钱骑一次的,因为它便宜方便且颜色是黄色,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小黄车”。那时以为是学校给我们的福利,可曾想,还未满一年,曾经的“小黄车”已经摇身一变衍生出“摩拜单车”“酷骑”等共享单车,这段时间俨然还成为了“网红”。
无独有偶,前些天想体验一把骑自行车的感觉,对于一个强迫症重度患者来说,好不容易决定下载APP开了锁,结果发现它被上了把私锁,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
也曾看到网上说共享单车在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困扰的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困扰,比如一些地方存在乱停乱放、恶意破坏、偷盗窃取等问题,有媒体甚至直言“共享单车是一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平心而论,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被斥之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未免有夸大之嫌。
从目前的种种窘境来看,问题存在于共享经济时代已经在缓缓到来,但我们的共享思维却还没能跟上。换句话说,共享单车的乱象反映了规则不完备和文明程度的不足。
乱停乱放、人为损坏这些问题暴露出共享单车目前的运行缺乏规则。倘若听之任之,共享单车非但不能推动城市交通完善,反而会成为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累赘,最后的命运或许就是被市民“用脚投票”而黯淡出局。让共享单车跑在相应的规则车道上,需要单车企业详细做好规划、运营,引导用户正确使用。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相关部门的助力。比如为共享单车规划停车位,对偷车、损车的违法行为予以打击等等。
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还需要加强文明的涵养。最近看到武汉东湖绿道一则新闻介绍大量的共享单车被遗弃,原因大致是破坏了那些景区导游车的“生意”。你动了我的“奶酪”,那我必须要反击,这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还真是在哪里儿都适用。不过话又说回来,德行素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无意于讲啥大道理,我们不妨就从使用共享单车等小事规范起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让人们逐渐“有耻且格”。比如,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文明黑名单制度等等。通过这些机制倒逼人们的廉耻感,我们的公共空间才会愈发清朗。
任何新兴事物都会存在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关键要找到破解之道。涵养社会文明风气,不妨就从把共享单车管好、停好、骑好这样的小目标做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柯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