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晓:医生累倒频发先别急着“点赞”
2017-02-28 11:46: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90后年轻医生朱传敏连续做了4台手术,当最后一台手术结束,等他走下手术台时,已到第二天凌晨3点。既疲惫又饥饿的他,来不及换下手术服,便倒在地板上睡着了。(2月28日《北京晨报》)

年轻的90后医生连续做了4台手术,做完最后一台手术后累倒在地板,这样的一幕让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敬业的医生点赞,对于近年来,这样的医生累倒频频发生的现象,除了点赞的同时还应该反思,这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医生忘我地救死扶伤是一生的职责使命,但是也会有这样的担忧和质疑:医生过于疲惫,是否影响手术质量?为什么医生不能健康地为病人治病救人呢?

一台手术,人命关天,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快节奏的确耗费精力,但是不管有多么劳累,大家都会提着一股劲儿、全神贯注地进行。医生累倒,往往是在缝合完最后一针、完成最后一步之后。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医生、护士这一职业,也是高风险职业,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我们都希望看到医护人员会竭尽所能救助每一位患者。前不久的一位男护士环抱着年过九旬的老太太做手术坚持四十多分钟获得众人点赞,还有一名身怀六甲的护士在路边给突然晕倒的路人做急救胸外按压……这一桩桩暖心之举让我们看到医患关系的和谐音符,我们在想这些敬业的医生致敬的同时,还应该反思背后的深层原因。

首先是受医疗水平限制,病人相对集中。有许多病人都集中到大医院去诊治,导致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甚至有些病人只能住在楼道里走廊间,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国培育顶尖医疗人才,需要漫长过程。高精尖人才缺乏,虽然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但同时他们希望公众对医生的职业多一些理解。尖锐的医患矛盾能够有所缓和,诚然,医患关系时有紧张,但大多数医生仍然是坚守本职,用清白手、父母心为患者祛除病痛的。如果社会能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宽容,他们再苦再累也感到值得。

都说医者父母心,在这位累倒医生的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是医生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他们更多一些的理解与包容,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更充沛的精力去治病救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甚至谩骂,病人家属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医生也是人,理应受到尊重,既然连外科医生都处在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又如何保证手术的安全呢?与其一味宣传医生累倒的敬业精神,不如想想办法保证他们基本的休息权,让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年轻医生的这种敬业精神可谓是一种正能量的激励,就凭这份精益求精的执著劲儿,也够得上“工匠精神”了。人类之所以尊重医生,就是因为敬畏生命。作为一名医生,无论身在基层医院还是三甲医院,救死扶伤都是职责所在,患者至上是对生命的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信托,只有双方都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才会重新拾起,有责任心、有爱心,用责任和坚守点燃了他人的生命之光,才能为这个美好、和谐社会增添了爱的音符。

稿源:荆楚网

作者:曹瑞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