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汉阳一名姓张的28岁女子用了闺蜜代理的面膜,不仅脸上出现大面积红肿,已经怀孕40多天的她还被查出血铅超标,不得不考虑流产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随着微信的普及,朋友圈里的微商日渐火爆,他们销售化妆品、服装、零食,但是这种种产品是否货真价实?近日频频被爆出的微商伤人事件给了我们沉痛的启示,微商监管不能再缺位,不能在让微商伤人!(人民网 2月23日)
“微商”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因具有“门槛低”、“受众广”,“交易便捷”等特点而异军突起。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1万家微商企业,层层代理遍及全国,从业人数超过千万。我们不可否认,微商普及着实给公众日常消费带来极大便利,但微商销售的种种产品,谁来保证它们的货真价实呢?而现实生活中,如张女士这样被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的人花了大笔钱却买到了假冒伪劣的“山寨货”, 有的人转账的钱如同“泥牛入海”,什么商品都未拿到,有的人甚至陷入了“连环骗局”!
这些微商在工商部门没有任何形式的注册,没有信誉担保,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更没有统一的监管,他们正处在法律法规的管制盲区,那么公众在消费过程中,遭遇坑蒙拐骗的问题后,取证困难不说,监管又缺位,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微商监管空白如何弥补?
笔者认为,对于“微商”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形态,法律层面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必不可少,设定微商主体的资质范围和营业条件,从源头上控制从事微商的主体,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性治理,切实让政府的监管有法可依。同时监管部门要积极进行监管思路和手段的升级,联合电商平台对入驻的商家做好备案登记,防止无据可查情况的出现。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向大众倡导一种理性的消费理念,开通举报热线,呼吁大众要敢于向违法微商作斗争。只有全社会形成监管合力,才能最终把“微商”纳入法律监管的轨道,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长江网网评员:李如剑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