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上午8点多,江苏省人民医院内,一名男子闯入外科楼,径直进入医生办公室,将刚刚查房回来的肝脏移植中心副主任孙倍成教授反锁在门内,殴打并持刀捅伤。据警方通报,嫌疑人赵某供述其在医院因曾代人挂号牟利,被孙医生批评过,所以怀恨在心,伺机报复。(2月17日《现代金报》)
此真相一出,网上各种猜测嘎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一声惊呼。号贩子,近年来备受社会舆论轰击,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打击号贩子维持医院正常就医秩序的文件、通知,但没想到,在此氛围中居然发生了号贩子公然伤医事件。
按理,号贩子主要是以代挂专家门诊号为生,医院专家就应该是号贩子的实际利益源头,于情于理,号贩子都应该千方百计与专家们搭上线,献上媚才对,因医生的批评而猖獗到伤医的地步,此唳气来自哪来
号贩子伤医固然会被千夫指,但愤慨之后还需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医闹事件,原因清晰可见。首先医学是不确定科学期望,医闹者并不都是坏人,较多数是因为本身对医学这门科学的素养不够,面对现实落差太大,民众容易对各种医疗结果产生极端的看法。其次,在我国医改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家对医院的投入是很少的,医院要生存,它只有自谋生路,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对患者的人文、精神方面关怀就会少了很多。再者,大多数医院将患者花费与医生收入相挂钩,这个是产生医患普遍不信任感的根本原因。
这些因素的存在,再加上医疗就像教育一样不平衡,不能做到均制的这种医疗,所以病者大都云集到大医院,一号难求,亦就成就了各大医院专家门诊号贩子的“职业”。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现实中还存有部分政府、医院打击号贩子的制度多、口号响,宣传铺天盖地,但实际行动却非常缓慢的现象。
一边是因“看病贵、看病难”而产生民怨的紧张医患关系,一边是部分地方政府和医院对于号贩子的有限打击,号贩子岂能不在医患间游刃有余?在这种境况下,大部分医生对于号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患者又不得靠花高价从号贩子手中买号就医现象也就成为当下各大医院的常态。由此可见,号贩猖獗,公然伤医看似偶然事件背后藏着一定的必然,有着一定的滋生土壤。
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解决好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杜绝号贩猖獗的根本所在。一方面要强化医院安保措施,保障好医生、患者的安全,另一方面应该让具备一定医学素养的医调委来协调医患纠纷,不仅治好患者身体疾病,更要化解患者的心“病”,让每一个公民在医患关系的良性互动中受益,让号贩伤医悲剧不再发生。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