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合:具有文化内涵的“浪漫经济”才更有活力
2017-02-14 12:42:00 来源:荆楚网

临近情人节,各个花鸟市场及路边花店的商家摊位前门庭若市,生意较平时火爆许多。不仅看花的人多,选花的人也多。记者近日走访沪上多家花店及市场时发现,借着七夕促成的“浪漫经济”,沪上鲜花价格“涨”声一片,目前已较平日上涨一至两成,且仍在持续上涨之中。(2月13日人民网)

每年的情人节来临,“浪漫经济”便会悄然而至。借助情人节火热的激情,许多精明的商家盯住“浪漫经济”,各类促销活动高潮迭起。尤其是那些花样繁多的鲜花销售更是异常火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情侣逛街、网上购物、出外旅游等现象频频,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情人节这个来自西方的传统节日,自传入我国以来,令很多人趋之若鹜。按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已经是习以为常,就如同我国的春节在海外所具有广泛的影响一样,作为情人节在国内受到热捧,引发“浪漫经济”火爆,亦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近年来因为情人节而催生的浪漫经济,似乎有些与中华传统文化不甚协调,一些格调不高、趣味低下、缺少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东西时有出现,有的实体店则通过营造“节日”氛围,借助浪漫经济大打网络战、折扣战,情人节成了“情人劫”,不仅使浪漫经济显得庸俗,而且也难以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不可否认,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传统节日,尽管这些节日的起源不一,含意不尽相同,人们庆祝的仪式和活动各式各样,但都体现和传承着各自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观。比如说到情人节,这个又称之为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的节日,是一个关于爱情、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每年的今天,很多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显然,对于情人节这样一个舶来品,我们既无须一味模仿和照搬西方人的过节方式,也没必要一概予以否定和拒绝。相反,倘若是赋予浪漫经济更多的民族文化内涵,让情人节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习俗,或许更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说,对每年的情人节以及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只有以民族传统文化作依托,多一些乡土气息和文化元素,才能打造出具有浓厚“中国味”的情人节,让浪漫经济更有活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传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