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遭报复、办案受骚扰……为健全完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组织保障、硬件配置、机制建设和配套举措等方面,强化了对一线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家属人身权益的保护措施。(2月10日 中国网)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一提到法官,人们很自然联想到这样的情景:庄严的国徽下,英俊的法官端坐法椅、身披法袍、手执法槌、一槌定音。因而,在绝大多数人心中,法官俨然成了法律的代表、正义的化身,自然应当倍加尊重。
事实上,走下法庭的法官却有些无奈。据统计,近5年我国法官人均每年办案65件,也就是说,除去节假日,每3--4天就要审结一起案子。调解、仲裁、诉讼,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付出。更可怕的是,一旦审理的案件出现争议,还可能面临事后追责,以及来自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报复。
近几年,法官被伤害的案件屡屡发生。宁夏19名法官和司法警察在山西执法遭围攻、河北十堰4名法官被凶徒捅伤、北京昌平优秀法官马彩云及丈夫遇害、广西退休法官傅明生被20年前的当事人杀害……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无疑是对法治赤裸裸的挑战。它不仅是法官们的“血泪”,更暴露出法官权益保障机制缺失的问题。
“不要再让正义蒙羞,不要再让法袍染血!”来自官微的声音,代表着群众的意愿、体现了政府的立场。近日,法发[2017]4号文件出台,涉及免受干预、免责机制、救济渠道、公正考核、安全保障等内容。尤其是“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推出,一线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人身权益有了基本保障。
有人说得好:“法官合法权利得到维护,司法正义才能够有现实的根基”。如今,法官群体有了防护“盔甲”。但是,好的制度制定不易、执行更难。如何让保障机制“落地生根”,相关部门的下一步举措显然更值得社会期待。
长江网网评员:刘元华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