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网友“小小草”在杭州“19楼”网站发了一篇关于压岁钱的帖子,引起热议。2月9日,网友“小小草”在杭州“19楼”网站发了一篇关于压岁钱的帖子,引起热议。“这个小人精,自己的红包管得妥妥的。有些长辈是微信转账他的,因为他的微信没实名验证,就转给我,让我提现给他。我没现金,居然让我写欠条,把欠条放在自己的保险柜了。”“小小草”说:“这是同事罗姐在朋友圈发的自己孩子的事。小朋友把压岁钱管得很牢,罗姐非常配合地在 欠条 上签了字。(2月10日《都市快报》)
这名杭州的小学生不仅把自己过年直接收到的压岁钱管得很牢,而且,对父母在微信上替他收的那些红包,还要求父母写“欠条”。可见这孩子在钱的问题上,特别有“立场”。可谓全心全意的守护。这样的事情,旁人一听,首先是感觉到有趣,觉得这孩子的举动真“可爱”。如果非要夸赞几句的话,那大概就是让人觉得这孩子有一定的金钱意识、风险意识、维权意识,而且对待属于自己的压岁钱问题,逻辑清晰,这也凸显了理性意识,这些都是孩子情商的体现。
那这样说起来,这孩子的压岁钱让父母打欠条,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其实,并不尽然。现在,可以确认的是,人们夸赞的方向和内容没有问题,可如果把这事置入“中国式家庭”的现实情境中,其潜在的现实问题,恐怕还值得推敲推敲。
怎么说呢?在“中国式家庭”里,那种“血浓于水”的血亲之情会更强烈些,父母与孩子始终生活在一个“大圈子”里,彼此之间相互依托,也很难分离,这就有很高程度的现实融合感。而这名小学生让父母打欠条的行为,并凸显出来的那些意识,其实有点西方家庭那种推崇“独立”个体的感觉,父母和孩子分清你我,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去追求自我的独立与自由。
用西方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确实没啥问题,因为在他们的理念里,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属于他们自己没有商量的余地,就算打欠条也合情合理。当然,不是说中国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就不属于他们自己,只不过在中式理念里,对于压岁钱,父母替孩子收着就等于孩子自己收着,这里没有明显的你我之分,是有现实共通性的。
既然如此,在“中国式家庭”里,把那些彰显情商的意识横插进来,是不是又有些多余呢?而且,以后随着这些意识在家庭里的增强,恐怕会有一些现实的冲突,这实质上就是中西方两种家庭理念的冲突。就像一些网友戏言:“这孩子跟父母算压岁钱,那让他把抚养费都写欠条,看他大学毕业欠多少!”这虽是戏言,但却道出了中国式家庭的内核,就是那种难分你我的现实融合感,也凸显了这些彰显情商的意识在中国式家庭的不适应性。
其实,说白了,那些各种意识背后的情商,其树立和强化没有问题,中国孩子也确实需要这种情商,并需要有所提升,但这种情商用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只是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总让人觉得有些隔阂,在“中国式家庭”里会感觉有些别扭。所以说,压岁钱让父母打欠条一事,是情商用错了地方。
当然,可能那位小学生只是单纯的捍卫自己的压岁钱,可能确实没什么。但是,孩子的事情无小事,也不要大意。如果能让他学会分享,学会为父母考虑,在自己的家庭面前暂时把自己的小情商收起来,让亲情至上,岂不更好?这样,将来受益的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家庭。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