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在新浪微博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1亿次。(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便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关于诗词的讨论,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关于选手的探讨,一度激起轩然大波;关于比赛的热度,一度火热高居不下。随着第二季的落幕,这个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更是风靡全球,“圈粉”无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个“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时代,是什么让《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了影视界的一股清流,并以如此优雅、亲切的姿态带给观众诗意的享受?又是什么能让诗词的魅力成功穿过了距离甚至是语言、文化的限制,成了引爆全球的“精神盛宴”呢?
最是诗词暖人心。无论是“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梦回吹角连营”的心心念念,还是“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 的凌云壮志,当这些深邃的思想、炽热的情感、唯美的意境,借由诗歌的形式以精炼准确的语言和平仄对偶的韵律倾泻而出,便汇成了澎湃人心的洪流。而处于“平凡”中的我们,即便不复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也能通过读诗体味前人的悲欢,并在声气相求中感受共情的力量。
生活需要诗和远方。重新品味诗词大会,我们会发现,真正留住我们的还是传统文化本身带给人的精神振奋。的确,这些凝炼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字句涵养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带给我们前进的无尽动力。或许像一些人说,“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而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时代喧嚣,梦想的寂落,我们才更需要诗词的意蕴来抚慰我们的心灵。那些涓涓的诗句不止能在生活得意时给予我们沉淀、沉着的力量,更能在失落时重整旗鼓抓住梦想的光亮。
“曲虽高”,但“和者众”。其实,这次的“诗词大会热”不只是综艺界的又一种成功模式,更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从诗词内容的广泛涉猎到舞美设计的全面升级,再到赛制赛规的升级改造,这些用心的环节、精巧的设置总能成功带动人们的眼球让大家从“熟悉的陌生题”中找回共同的文化记忆,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由此看去,让小众的诗歌成为大众的流行,“诗词大会”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当曲终人散,诗词还能否还能打破“曲高和寡”的魔咒呢?
习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确,行在复兴路上,文化是引领我们凝心聚力的最强音符,而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更加值得我们加以传承和保护。因此,我们不止要让诗词火在节目里,更应让诗词的热度带着梦想的光亮留在每一个的心尖。这就需要我们幕落人不散,不仅要总结节目成功的做法,更要将经验扩散到节目之外,成功打通领域、时代的阻隔,使诗词这样优质的传统文化“活”在每个人的追梦路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