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说起来简单,改起来难。如果政府下文件作硬性规定,会不会适得其反?“其实,许多老百姓打心眼里也不愿大操大办,但又碍于情面,不得不办。政府要倡导推动,操作层面还要靠村民自治。”宁陵县县长马同和说。让红白理事会发挥重要作用。在宁陵许多农村,红白事儿有了专人负责,被称为“大总”,他们和有威望的乡贤、老干部、媒婆组成红白理事会,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2月5日《人民日报》)
中国是熟人社会,人们非常重视人情,人情交往已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在一些地方走进了极端。如果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还好,但现在的不少人际交往是以金钱为衡量的。办理红白事,来的人要根据与户主关系的远近出钱,如果出的钱在人们的消费能力之内还行,但一些地方出的钱已经让人有点不堪重负。出200元不行,得500元,要不然自己脸上没面子。别人出400元,自己要出600元甚至更多,这样显得自己有派头,攀比心理使得人情交往严重变味。
出了不少钱,就想着怎么把钱收回来。于是,少数人就变着法子、变着花样请客。小孩满月酒、百日酒,乃至母猪下崽也要请客喝酒,这就使得人情交往严重变味,人情交往成为人们的不堪承受之重。对于那些亲戚朋友比较多的家庭而言,有的这些家庭的人情交往费用甚至占据家庭开支的一半以上。当人情交往成为一种负担,就需要给所有家庭减减负,这就需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尽管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适当花一些钱也未尝不可,但无止尽地花钱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背道而驰。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就需要给人情债减减负,让人情真正返璞归真,使人情实至名归。
让人情返璞归真,是构建乡风文明的需要。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是一块洼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一项重要指标。建设美丽乡村,美不光在于人居环境,更在于人们的心灵。当人情成为一种负担,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值得提倡的。其实,过多的人情费用让老百姓不堪重负,老百姓自身也不愿意。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也能呼应老百姓减轻人情费用负担的需求。
移风易俗,改变的是不好的风气、习俗。这些风气、习俗长期存在,会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绊脚石。让人情返璞归真,使人情交往不牵扯人们过多的精力,才能让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人们全神贯注于干事创业,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梦想,能够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改变当下人情债居高不下的局面,需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全体国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参与移风易俗,让社风民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最终受益的将是所有人。全民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移风易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推动乡风文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使乡村居民的心灵美起来,使乡村居民生活得更加舒畅。
推动社风民风的好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高度,每位国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移风易俗!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