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过年,晚辈们必须下跪磕头才能拿到红包。现在用手机发红包,抢红包,新鲜,有趣!”45岁的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上铺村村民范有祥喜笑颜开。除夕,范有祥看着春晚,试着用微信给饭桌对面的儿子发去500元红包,儿子收了红包以后,在微信上回发来一个拜谢的卡通头像。马上,还又在桌上多敬了他一杯茶。(2月1日人民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孩子们过年期盼的“压岁钱”也变得“高大上”。一改以往亲朋好友“面对面”的直接赠予和孩子拜谢,演变成如今通过手机微信发送“红包”直接注入,显得便捷和高雅。新手法的应用,孩子们既体验到科技进步的欢乐,又感受到“互联网+”红包分享的喜悦。至于这个年过完后,孩子通过微信收到多少压岁“红包”,家长们当面不可能知晓。
毋容置疑,随着社会民生福祉的改善,压岁的“互联网+”红包身价,近年来也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笔钱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如何帮助孩子打理好压岁“红包”,就成为家长们不可回避、直接面对的问题。
若是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压岁钱不管不问,加之孩子的自制力不强,任其随意支出,挥霍浪费,不是用在学习文具用品上,而是用在比穿比吃上,可能误导孩子,扼杀孩子的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压岁红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长帮助孩子管理起来。在“管起来”这个问题上,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心愿,不能以家长自居,以全部“没收”的心态断然处之,尽量做到专款专用,这样孩子会比较顺从,两代人之间不会产生任何“代沟”。反之,处置不好,就给家庭带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笔者有个朋友,每年孩子的压岁“红包”全部上缴,纳入家庭的生活开支,闹得孩子非常不高兴。朋友却振振有词道:亲朋好友给孩子的压岁钱毕竟是名义上的,孩子只不过是充当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桥梁而已。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伤孩子的自尊心。
众所周知,压岁“红包”,传递着亲朋好友之间的殷殷情意,也连接着对孩子人生发展的美好祝愿。只要我们家长把压岁的“红包”管起来,把孩子的压岁钱的款项存起来,就能够避免孩子“乱花”掉这笔财富,浪费长辈们的心意,又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帮孩子树立良好的理财观。
不可否认,在孩子成长的这十几年的光阴里,学习、生活开支是非常大的。帮孩子把压岁“红包”的钱存起来,看似限制孩子的花钱自由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财商”心智,无疑也给孩子补上了一道最好的“作业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连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