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庆:完善加价功能比叫停加价更可取
2017-01-28 11:00:00 来源:荆楚网

近期打车难、打车软件乱加价问题凸显,上海监管部门紧急叫停了滴滴的加价功能。1月24日,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消保委分别约谈网约车企业,要求滴滴在两天内下线网约车的加价功能,不得以任何方式给巡游出租车提供加价信息。(1月26日《经济日报》)

临近春节,亲朋好友聚会多,打车需求增加,正当是打车软件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叫车难、叫车贵”现象却出现了。不但叫车的等待时间延长,而且不加价叫不到车。加价不能太少,否则也很难打到车。曾经方便的打车软件变得不再方便了。用户被“盘剥”的感觉明显增强,吐槽和投诉自然难免。

春节前后,打车高峰期,打车软件该不该加价?一些信奉“市场神学”的经济学家认为该加价,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春节前后,民众打车需求多,而网约车司机回乡过年,网约车服务的实际供给减少,供需矛盾表现突出。价格作为供需变动的信号,自然会随之变动。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要让价格充分体现供需矛盾。供不应求,只有用涨价来调整。因而,网约车服务涨价符合经济学原理,应该涨,必须涨。按照这个解释,网约车服务涨价属于正常市场行为,政府完全不该管,一切交由市场调节就皆大欢喜了。

这种解释,乍一听,有道理,仔细想一想,似乎又不对。供需失衡诚然属实,然则,价格加到多少才能让市场出清?这个似乎并不明确。既然没有人知道“市价”在哪里,那么每一单的价格完全以网约车司机的主观偏好为准。网约车司机认为“价格合适”就愿意接单,认为“不合适”就拒不接单。依此规则,同样的距离,同样的路程,不同时间接单的不同司机接受的价格就可能相差悬殊。可能来程是二十元,而返程就是三十元或者四十元。

如此一来,每一单的价格形成过程都是供需双方的心理博弈过程。每一单都考验着网约车司机的耐性。在“节日前后,网约车减少”共同预期下,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坐等加价”就是最好策略。反正用户会加价,为什么接不加价的单呢?宁愿空车,也不接“不加价”的单。不但要等着加价,还要等着价格加到自己满意。于是,一边空车待载,一边不停加价的现象出现了。资源并未在价格提高中有效配置,而用户体验却因此而下降,对网约车的质疑也随之出现。最后受伤的是谁?是整个行业。一切交由市场,结果似乎没有信奉“市场神学”的经济学家说得那么完美。

由是观之,春节前后,对网约车服务的市场价格监管还是需要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监管,而是如何监管。上海监管部门叫停滴滴的加价功能是否合适呢?未必合适。没有加价功能,价格和平时一样,网约车服务会进一步减少,加大了供需矛盾。“叫车贵”也许没有了,但是“叫车难”会进一步加剧。更可取的办法是督促滴滴公司制定加价规则,控制加价幅度,进一步完善加价功能。允许加价,但是加价要有理、有据、有度。加价不仅要让网约车司机满意,也要让用户满意。由此形成的价格,也许更有利于网约车市场的健康。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瑞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