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制”、“走班制”在不少学校的教改行动中是一个常见动作。比如重庆永川区兴龙湖小学实行“行政班+走班”的教学模式。学生上午在行政班上课,掌握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点。下午参加兴趣班,学习绝大多数技能。山东昌邑文山中学实施体育课分层走班,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愿望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走班制”或曰“选课制”,在国外,比如美国,实行较早,很普遍。但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小学推行类改革,目前争议较大。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被纳入评价体系,推行“走班制”教学将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因为,“走班制”教学改革,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课程和教师,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动力。
然而, 我们也要看到,“走班制”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学生活动更加自由,无疑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给不自觉的学生提供了“合理”逃课的理由,改革效果难以显现。不利于学校严格管理,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自觉性较好,基础较扎实,兴趣较稳定,在高中阶段推行“走班制”是比较适宜的,可行的。但在小学阶段推行“走班制”教学改革似乎为时过早,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学生自主性、自觉性差,无法自己管好自己,实行“走班制”教学,走班随意性很大,用什么来保证学生在兴趣班学习而不会逃课?二是小学生兴趣、爱好不稳定、多变,如何让他们自主选课、走班?如何固定兴趣班的人数?三是“走班制”教学属于教师供给侧改革,那么教师准备好了吗?教师数量够吗?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少选课?四是“走班制”教学存在管理空档,给学校带来了安全隐患。在走班时间里,学生参加不同的兴趣班,如果有学生没参加任何一个兴趣班,怎么办?如何让班主任实时动态掌握每个学生的行为动向?学生安全谁来负责、保证?
综上,在小学阶段,我们仍应坚持以行政班为单位的传统授课方式,固定一个班主任管理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活动全面负责。同时,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技能、文艺方面的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