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加工企业用过的八角、花椒、小茴香,回收后晾干、粉碎,简单加工灌装,一包王守义十三香就炮制成功了。去年11月底,重案组37号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进入独流镇,对这个厂家眼中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进行调查,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1月16日新京报)
消息一出,舆论震惊之余纷纷感慨,“不去餐馆吃饭,因为外出吃饭食材不安全,但没想到在家里炒菜调料也有问题,还让不让人活了?”比震惊和愤怒更重要也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监管部门为何长期无作为?
据悉,打假负责人说,保守估计一个都流镇的假货每天大概有50万的假货产值,且在独流,全国所有的知名调味料都可以做得出来,包括酱油、醋、味精等等,造假品牌涉及大大小小的品牌,如太太乐鸡精系列、海天酱油系列、雀巢美极鲜、家乐辣鲜露和家乐鸡汁等。且从报道可知,调料制假从原料采购、产品包装的回收和生产、加工和物流运输,调料制假生产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但这样批量生产、链条成熟的调料造假全过程却能躲过食药监、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根据报道披露,造假人员躲避政府部门监管的手段较多,比如抱团通气串货、只招亲戚朋友不对外招工、卖货只卖给熟悉客户等,但让人遗憾的是,却没有看到有关政府部门在食品造假方面的反造假措施。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据报道所述,“独流镇的假调料生意在市场上早已名声在外”,是“厂家眼中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调料造假中心声名被广泛流传于厂家和市场之中,但监管部门似乎从来未有耳闻,让这样的造假产业链存在了长达十年。
须知,这些造假的调料因为使用了违规原料,对食用者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据悉,相关假调料里添加的工业用盐,其含有的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还有一些重金属,会伤害肝脏、肾脏,苯甲酸钠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更让人真假难辨的是,所谓的二维码、商标等大品牌的防伪手段,根本起不到辨别真伪的作用,而十年,按照年产值亿元来计算,多少人曾经误食假调料?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舆论普遍建议是加强有效监督、加强执法力度和严惩违法者,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不仅要严惩违法者,还要追究履职不力、监管失责人员的相关责任,否则,食品药品相关立法再完善,得不到执行和落实也是徒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