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和:独流镇假调理产业,谁该反思?
2017-01-16 15:58:00 来源:荆楚网

在天津独流镇一个多月的探访调查发现,多数假货以物流配送方式发往全国,收货地址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西、黑龙江、新疆、福建、山东、四川等地。每天的发货量多达数千件。为了避免倒查源头,造假者发货方式十分隐蔽,甚至完全不留任何发货人信息。当地多个业内人士称,整个独流镇则至少存在四五十家“造假窝点”。(1月16日《新京报》)

其实,天津独流镇的假食品调理产业链曝光已有过多次,每次曝光之后,当地司法、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都迅速跟进,采取过雷厉风行的打假行动,可是为什么总是重复发生呢?此次曝光,再次绷紧人们神经,不出所料,当地定会又来一次运动式的行动,但对于如何根除假调料产业,谁该反思呢?

民以食为天,可如果知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里,用的是工业盐勾兑的酱油,是瓜子厂下脚料做成的十三香,不仅仅对名牌产品构成侵权,还会对百姓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如此多的造假窝点,并形成一条产业链,每天发往全国各地,多少人会因此遭受伤害,真是不寒而栗。

利欲熏心才铤而走险,这些暴发户丧尽天良,哪有什么诚信和道德可言?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违禁物,隐蔽于农户家不易察觉,利用熟人介绍生意,销往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城乡结合处和边远地区,以及物流审核不规范,让不法分子钻了空隙,更加肆无忌弹,显然,这与法治社会下“健康中国”的文明、健康和安全格格不入。

而假产业“一路凯歌”进入市场,离不开当地监管的失守。从独流镇历年的打假行动中发现,都是采取不报不究的被动态度,直到舆论聚焦,才匆忙行动,而一旦此事被新的热点覆盖,打假管也匆忙收尾,不知道这些监管的职业职责哪里去了,这显然有敷衍之疑,也就造成“春风吹又生”的恶性循环。

倍感疑惑的是,对于正规品牌的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犯,厂家打假人前来问责,也被塞个五百或一千的就不了了之。这些正规企业根本就不关心后续问题,也就不担心假货对他们会有何影响。

习近平强调,“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针对此事,一定要严惩不法生产商,追究刑事责任;但仅仅处罚生产商不够,也不彻底,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机制,改变被动做法,主动出击;发扬朝阳群众精神,设立多种举报渠道,重奖并保护好举报人信息;当地监管部门采用最严格的监督措施,无论从生产场地到发货渠道都要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达到彻底铲除造假土壤。唯有多方合力和社会公治,才确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应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